原名:憎悪の化石(1959)著作:鮎川哲也翻譯:林敏生導讀:黃鈞浩1960 第13屆日本偵探作家俱樂部賞(日本推理作家協會前身)(封面照片版權屬於林白出版社與日本講談社、東都書房、角川書店、東京創元社、双業社、立風書房)(本文涉及書中內容,請自行斟酌閱讀)非常慚愧,沒記錯的話,這應該是我第一本鮎川哲也先生的作品,自詡為本格推理的愛好者,卻遲至最近才拜讀鮎川大師的作品實在汗顏,但我想總比沒開始好。這是一本相當正統的偵探小說,循著「案件發生→偵探出動→推理解謎→真相大白」的模式在進行,且沒有其他明顯的支線設計,我想這本作品如果在現代出版,或許不一定能受到大眾的喜愛,但這樣的比較並無意義,畢竟這是50年前的作品,我們沒有資格用現代的標準批判。 回到作品本身,這是一本破解已知兇手的不在場證明為主幹的故事,運用新舊火車時刻的交替與類似催眠誘導的方式來建立不在場證明,雖然看起來很容易穿幫,但在邏輯推演上並無瑕疵,所以反倒頗為精彩。作品中沒有天才偵探,但看的到有如土屋隆夫筆下一步一腳印、揮灑血汗的警察們。真兇的翻轉在故事的中後段發生,而末段就是在破解真兇的不在場詭計,雖然讓意外感提前了一點點,但不影響精彩度。 在尋找日本版封面時,發現了這個名為日本ミステリの部屋的網站,裡頭有鮎川哲也の部屋,詳細刊載了《憎惡的化石》一作前後共有七種版本,而距今最近的一個版本為2002年的創元推理文庫。我想,其版本之多,足見此作在鮎川哲也的寫作生涯中,應有其不凡的地位所在,在書末的解說中也有提及。  個人主觀推薦:★★★★

顏尼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原名:クビキリサイクル 青色サヴァンと戯言遣い(2002)著作:西尾維新翻譯:常純敏2002 第23回梅菲斯特賞(封面照片版權屬於尖端出版社與日本講談社)(本文涉及書中內容,請自行斟酌閱讀)最近除了自己本身忙碌之外,電腦也出了一些問題,所以沒能及時更新部落格,這篇放上來時應該正是我剛重灌完電腦之後吧!自己對日本輕小說不甚了解,不過看了中文維基百科的解釋後,大致上跟我想像中的一樣。簡單的說就是可以輕鬆閱讀的小說,利用大量輕快的口語對話與敘事節奏讓讀者易於接受,並佐以動漫風格的插畫穿梭文內。在取材部分十分廣泛,沒有特別限定。其實照我的閱讀習慣,向這類小說我應該是不會去接觸,但會出現這一篇心得,完全就是被書皮上的第23屆梅菲斯特賞所吸引,再加上劇情簡介十足本格推理樣貌,於是就入手了這本書。在閱讀這本書的當爾,我不時會感受到金田一少年殺人事件簿的氣息,也可以說這很像是金田一一中會出現的場景,只是在人物設計上更加的不真實而已。可我認為在人物的刻畫上,本作十分出色,在諸多不同種類的天才描寫上,也賦予他們截然不同的個性,且都極為深刻、不顯平板。劇情方面,假設拋開人物設定不談,就是一樁單純的殺人事件,但並沒有過於複雜的詭計,畢竟這本書的主打對象應該是青少年,所以重點不是擺在詭計、而是人物才對吧!不過值得推理迷欣慰的是,我覺得書中的解謎過程還算精彩,也沒有不合邏輯或是跳躍性思考的情節,更將本格推理特色中的意外性保留的很好。劇情中也有著微量的冷知識,時不時會出現一些專有名詞或新潮的理論,不曉得這是否也為輕小說的特點之一?總歸來說,這樣的風格跟設定我沒有特別喜愛,西尾其他的作品應該會等到有空時再行拜讀了。 個人主觀推薦:★★☆

顏尼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原名:ネジ式ザゼツキー(2003)著作:島田莊司翻譯:周素芬總導讀:傅博專文導讀:既晴(封面照片版權屬於皇冠出版社與日本講談社)(本文涉及書中內容,請自行斟酌閱讀)最近因為工作較忙以及準備要衝金馬影展的緣故,使得看書進度頗為緩慢,這本《螺絲人》我雖開卷已久,卻遲至這兩天才看完。這也預告了接下來的11月我會看的更慢...因為不僅要跑15場金馬影展,還因為私事要跑花蓮高雄,我想我的11月應該會像充實,更會在不知不覺中就過去了。《螺絲人》敘述的時空是在御手洗任教於瑞典烏普薩拉大學期間,面會了失去記憶的艾剛‧馬卡特,對於剛交談過的內容,只要空白五分鐘左右便會忘記,失憶的狀況多變難斷。不過艾剛寫了一本名為〈重返橘子共和國〉的童話小說,裡面建構了一個虛擬的橘子共和國,奇怪的人物與環境在故事中層出不窮,雖看似不著邊際,卻隱藏了解開艾剛失憶之謎的重要線索。綜合這次島田莊司展的經歷及我所閱讀的島田中譯作品後,《螺絲人》很顯然的應該是島田21世紀本格的典型作品(廢話,這部是2003年的作品),故事中詳細論述了有關大腦與記憶的運作,這本來在異邦騎士中已有討論過,但在《螺絲人》中卻更是深入,深入到令我覺得有些冗長,但卻明顯結合了島田口中所謂最新的科學知識以及本格推理解謎元素在一起;也承襲了島田自己從處女作《占星術殺人魔法》開始便有的大量非劇情主體的手記或故事。但卻不像在龍臥亭殺人事件龍臥亭幻想中那樣,不管是津山事件或是森孝魔王傳說都與故事主軸的關連性不強,《重返橘子共和國》卻掌握了所有解開謎底的關鍵,在這點上,或許跟我還沒看完的《眩暈》比較類似。回到主體,我覺得除了島田實踐其創作理論之外,故事本身能不能吸引人更是非常重要的事。簡單說,若是站在一個完全沒看過島田作品的角度,《螺絲人》能不能達到雅俗共賞的境界呢?我覺得是一半一半,自從新御手洗潔系列開始之後就蠻難的,尤其是少了石岡這位與讀者智力相當的記述者,御手洗少了這顆絆腳石後火力全開,不用去回答一些對他來說程度不夠的問題,,也因為如此,在御手洗系列中的對話是越來越深了,特別是御手洗單獨行動的作品更是明顯。而在《螺絲人》我會說一半一半,是因為我認為撇開故事中一些專業理論知識,基本上《螺絲人》還是富含吸引群眾閱讀的元素,像是用螺絲與螺帽分別嵌入屍體的設計、橘子共和國的種種奇人異士等等,再加上小說後半段回歸到正統的解謎路線,所以不管是對一般大眾或是傳統推理小說讀者,我認為都能夠獲得滿足。再來又說到故事中大量的知識論述,說實在我很難消化,這包含了生物學、考古學、腦部科學等,雖然與謎題本身有所關連,但常過於繁瑣,很容易被速食型的讀者忽略掉,實在是有些可惜(可惜嗎...?)。這中間的比例要如何調整,我想在後續的作品中,可再來觀察。像是《摩天樓的怪人》雖然中譯比較早,但實際上應該是比《螺絲人》晚兩年出版的,在《螺絲人》的後記〈曼哈頓故事〉裡,我們便可窺見島田彼時也許正在著手《摩天樓的怪人》的故事。
 個人主觀推薦:★★★★

顏尼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原名:悪人(2007)著作:吉田修一翻譯:王華懋2007 第三十四回『大佛次郎賞』2007 第六十一回『每日出版文化賞』2007 達文西雜誌編輯年度推薦白金本2008『我想看這本推理小說』TOP72007『這本推理小說了不起!』TOP62007『週刊文春推理小說BEST 10』TOP82008『本屋大賞』TOP42007 ダ・カーポ雜誌評選今年最棒!的書TOP1(封面照片版權屬於麥田出版社與日本朝日新聞社)這本書很紅,包括封面!通常這麼受到注目的書,真的是既期待又怕受傷害。作者吉田修一是個寫純文學的高手,曾以《公園生活》一作奪下純文學的指標獎項芥川賞,台灣在麥田出版社的努力下,譯介了一系列他的作品集,而這本《惡人》則是吉田修一跨足大眾文學的力作,並以推理小說為框架,描繪出一個動人的故事。不曉得吉田修一有沒有看過《模仿犯》,我會這樣說是因為在《惡人》中我看到了類似《模仿犯》的書寫格式,這也只是我個人的感覺啦!吉田修一在為數不多的角色群中,都給予足夠的深度描寫,並以會以各角色為中心出發,用他們的眼光來看待事件,就是這點讓我想到了《模仿犯》,但也可能只是我少見多怪。雖說以推理小說為框架,但其中並無解謎過程,只是將該說的劇情隱匿不說,放到後面才講,雖然這樣的手法會予讀者類似推理小說的期待感,但我認為《惡人》的謎底並沒有任何爆點存在,所以作為一本推理小說來講,我自己覺得是挺不及格的。也有可能是吉田過於溫柔的筆觸,讓整篇故事也許該有的緊湊與刺激並不是很強烈,可是細微處的描寫的確十分深刻,像是情緒、動作、內心獨白,都非常有味道。寂寞,絕對的是《惡人》中的關鍵字,故事中每個角色都有寂寞的血液,但其傳輸到大腦後反映出的行為卻大相逕庭。也許吉田修一是想告訴我們,其實每個人都是寂寞的,每個人都用不同的方式去填補寂寞,但就像是一個破了洞的水桶,怎麼填都不會滿、怎麼補都有縫。石橋佳乃用性愛愉悅跟金錢、清水祐一渴求愛人與被愛、增尾圭吾靠著來來去去的女人、石橋佳男靠的是家人跟自尊勇氣...(以下有雷)在故事尾聲,祐一跟光代從邂逅到逃亡的過程,很不真實、但也很真實。現實生活中,我們是不是這麼容易可以這樣義無反顧愛上一個人?或是說那根本不是愛,是渴望多年的幸福光芒好像看到了一絲絲透了進來,所以不願放手。對兩人來說,似乎都是相見恨晚,還是只是兩顆寂寞未爆彈撞在一起的加乘效果。被捕前後,祐一應該還是祐一;但光代似乎只覺得那段經歷有如黃樑一夢,自己也分不清楚夢中人是不是自己、夢中的感受是不是真的。我比較認為,光代只是一時沖昏了頭,這樣比較符合實際情況吧...(以上有雷)整體來說,以期待一本推理小說的心態去看,其結果令人不甚滿意,即便以一個寫一個好故事的觀點,劇情也不吸引人,但我覺得,這是一本會不斷回味、不斷思考故事角色及其內心想法的作品,這時才能細細體會,書名為什麼取作《惡人》。
個人主觀推薦:★★★☆

顏尼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其實是有些心血來潮,另外也對「台灣推理評論三十年」這個講題有很興趣,所以今天就去了。作為一個低調、又寫不出什麼好東西的我來說,也許在心情上比較像粉絲吧!在現場碰到了之前在島田莊司特展認識,飽讀群書的Joycefairy;還有一些沒有攀談過,卻也在島田莊司展中曾經照過面的同好;另外就是這次入圍島田莊司獎決選三部作品之一的作者不藍燈,他也低調出席了。但純粹身為讀者或是對推理評論有興趣的人,我想寥寥可數。 我一直在想,在網路上寫心得、書評的人這麼多,為什麼投稿的人卻這麼少?先不用說投稿,光與會的人就很少了!先拿自己開刀,以我來說,當初本來也有想投稿金鑰獎,但後來因為選書跟自己的口味不合所以作罷;但假設投了稿,自己寫的好或壞我覺得並不是我關注的重點,就當給自己一個機會,試試看竭盡力氣的來寫一篇導讀或解說會有怎樣的結果。所以,在這兒簡單發個願,希望明年的我能看更多的作品,並且參加第三屆金鑰獎。 今天最大的收穫,要算是在專題演講中,知道了過去台灣推理小說評論的發展過程,以及以前自以為很清楚的推理小說出版概況。像是在評論者的部分,以我現在所擁有的推理雜誌以及過去的閱讀經驗中,我對余心樂這個名字可說是完全性的陌生;另外像是黃鈞浩先生,雖然我知道這個人,也看過他許多文章,但卻沒有發現他的評論深度如此驚人。另外我也完全不知道野葡萄文學誌中有推理評論的欄位空間。再來就是有許多曾經出版過的推理小說的出版社,我也從未聞過其名。整個PPT看下來,我心中其實充滿了感動,這些從80年代末期就開始閱讀的重度推理迷,他們堅持在自己喜歡的事物上,見證了這些年來推理文學在台灣發展的沈重步伐,不難想像當進入21世紀,台灣的推理小說出版有如今的規模,他們是多麼開心、更盼到了不知等了多久的榮景。 我很喜歡陳國偉教授在兩次引出藍霄大哥的地方,他真的是一個極為傑出的「幕後黑手」!他的BLUE推理文學院不知造福了多少推理迷!而忙碌如他,到現在都還將熱情灌注在推廣推理小說上,請容我鞠躬膜拜! 最後,我在臨走時拿到了照片中那個「亂步的藏‧池袋」小甜點,誰可以告訴我它跟江戶川亂步的關係是什麼.... 更多相關訊息請前往 MLR 推理文學研究會 

顏尼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原名:十八の夏(2001)著作:光原百合翻譯:林香吟2002 第五十五回『日本推理作家協會賞』(短篇部門)2003 『這本推理小說了不起!』TOP6(封面照片版權屬於尖端出版社與日本双葉社)光原百合是我第一次接觸的作家,查了資料,這應該也是她唯一的中譯作品,書的定名很容易讓人忽略這是本推理小說,我也是不小心發現的。打著日常之謎的口號,也的確是口味清淡的作品,本書由四篇短篇構成,從2000年8月開始,在日本《小說推理》雜誌上進行前後兩年的連載,說是連載其實只是平均半年寫一篇。一開始我沒發現,原來這四則短篇其實可看做花系列,每一個故事都有代表的花及花語,待會兒檢附於篇名之後:〈十八之夏〉牽牛花 秘密深藏同名得獎作品,故事敘述一個準備考大學的十八歲男孩,邂逅一個29歲女孩的故事。文中成功描寫大男孩愛苗萌芽的心態,並用許多畫面式的文字來呈現不用說出口的愛意,最後更成功鋪出了意外的結局。本作有改編成特攝劇搬上電視,由觀月亞里紗主演故事中的蘇芳紅美子,並由豐川越司執掌導筒。〈小小的奇蹟〉金木犀 溫柔奇蹟四篇中我最喜歡的作品,故事中的謎團只有一個,就是為什麼明日香家中的會有廁所的氣味,謎底很可愛,而且前面留有伏筆。漸漸醞釀出來的幸福氣息,雖有些俗套,但還是有感動到我。〈純情的哥哥〉琉璃草 質樸純潔十分逗趣的故事情節,近江濤一這個角色也很吸引人,傻人雖沒有傻福,但其執著很叫人欣賞,會替他祈禱有好事發生在他身上。另外兄弟的互動與充滿真實感的對話,也是我很喜歡的地方。〈無罪的日子〉夾竹桃 危險致命四篇中口味較重的一則故事,我是覺得有些破壞了前三篇營造的氣氛,雖然不是連貫的故事,但突然來這麼一篇,會有些不適應。情節的設計上,有點像言情小說會出現的劇情,最後成功的救援相田史香,真是灑下了最後一滴狗血。詭計部分,倒是延續了平淡以及花語的部分,而後來也同樣利用花語再次將情節翻轉,這是我覺得作者還蠻用心的地方。
個人主觀推薦:★★★

顏尼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先從一件小趣事說起 跑那麼多活動下來,除了我跟皇冠工作人員外,不曉得有沒有其他同好注意到,有一位漂亮的女同學她也跑了三場講座,而且問了三次相同的問題(應該說問題的目的相同,但表達方式不同),她的疑問主要是針對島田大師作品中的諸多巧合,以及故事中邏輯推演的矛盾來提問。幾次下來她似乎都沒有得到她想要的答案,其實我除了對她追根究底的精神十分佩服外,也曾經想過她所問的問題該怎麼回答?最重要的是,我想只有聰明人,才感提出這些疑問,對我這種程度的人來說,實在沒有腦力跟島田老師鬥智,能夠享受書中的故事與那份感動足夠了。我想說的是,讀者百百種,大家表達愛意的方式當然也有所不同,而我的方式,就是用這一系列的文章來呈現。 距離既晴老師講座那天已經過了10天,我不敢說心中有整個活動還沒劃下句點的錯覺,但的確有自己完成了什麼的感受。為期一個月的投入,雖然並非真的佔掉我太多的時間,卻擠去我腦中其他事情的份量。也許對很多推理同好來說,這次的盛會雖然難得,但就像經歷過一場很歡樂的活動,在心中留下多少的刻痕卻因人而異。可對我,這不僅僅是一場華文推理界的嘉年華,更是我在閱讀推理小說經歷上的一次大跨步。 脫離學生這個職務後,似乎很少有事情能夠讓自己全心的投入,即便是以前在學校辦活動,也並非出自於自己本身的興趣,雖然洋溢著熱情但卻少了點充實感。那更不用說出社會後會有更多的責任要承擔、更多不想做的事情必須完成的無奈。基於這樣的狀況下,每個人都必須尋找抒解壓力的甘露;或也許只是想把工作上、家庭中的不快丟往某個出口。而閱讀對我來說,就是有這樣的效果與份量。它不是我時時刻刻必須要做的事情,但卻是我想要放空、靜心時的第一選擇。 自己能這麼投入這次活動,首先真的要感謝皇冠的兩位企畫:邠如跟嘉琪。雖然我不知道決定最終公民記者名單的人是不是妳們,但我的窗口是對到妳們兩位的,所以就由兩位作代表吧;另外,也要感謝皇冠的編務統籌孟小姐帶我導覽展場,並告訴我許多展覽中看不到的軼聞趣事。還要感謝活動上被我不斷用鏡頭對焦的諸多推理前輩與同好;最終,當然還是要拜謝島田莊司大神的蒞臨,並寫出那麼多令人回味再三的作品! 客套話講多就顯得矯情了...感謝名單就到這邊 今年除了島田莊司展之外,推理界其實還有兩件大事:松本清張的百年誕辰跟推理小說鼻祖愛倫坡的兩百歲誕辰,這也讓我決定了接下來的閱讀計畫跟部落格改造計畫。已經老大不小的我、失去年輕動能的我,期盼藉著這一連串的活動讓自己活化起來吧!!

顏尼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原名:月の扉(2003)著作:石持淺海翻譯:陳寶蓮2004『這本推理小說了不起!』TOP82004 第五十七回『日本推理作家協會賞』候補作品(封面照片版權屬於如何出版社與日本光文社)在石持淺海譯介進台灣的作品中,我首先接觸的是《水迷宮》,不過翻了幾頁後我就放棄了;《愛爾蘭薔薇》的題材我則是興趣不大;直到看了《緊閉的門扉》後我才重新對這位作家有了興趣,而這次的《月之扉》為石持先生第二部長篇作品,比起《緊閉的門扉》的發表早了兩年,也許是成熟度的問題,《月之扉》並沒有《緊閉的門扉》出色。以一本推理小說的角度來看,書中有兩大謎團,一就是包覆在整個故事之外的大謎團:石嶺孝志的目的與能力;二是在劫機現場的命案。在命案部分,我認為石持先生處理得很漂亮,透過人質在有壓力的情況下將命案的種種疑點、證據組合分析,並穿插與真壁陽介的心理遊戲,讓或許有些乏味的推理過程充滿了鬥智趣味,而這樣的處理手法我覺得是跟《緊閉的門扉》是十分類似的。再來說到命案與大謎團的連接的處理,若是沒有合理的接合點,很容易就淪為命案只是為了解謎鬥智而存在的插曲,在這點上我覺得也設計的不錯,兇手十分出乎意料,採用的詭計也十分有巧思,可行性雖待商榷,但把"意外性"這個大絕招搬出來,卻也不會讓我覺得有硬坳之嫌。在最後寫到升天之路的地方卻是有些令我失望的,讓所有人都領便當這招實在讓我很囧,感覺上是在逃避升天之路的情境要怎麼描寫的這個關卡,而且村上聰美是個有被詳細描述內心世界的的角色,她是為了要跟隨石嶺孝志升天而犯罪的,所以當她經歷過升天之路後,是好是壞而出現的內心轉折與衝擊應該是可以著墨的部分,但卻也這樣輕易的回蘇州賣鴨蛋...總歸來說,在解謎推理部分是相當令人滿意的;但在關於類新興宗教的討論上,除了強調這些人的執念,與領袖的不凡之外,好像就沒有看到其他東西了。
個人主觀推薦:★★★

顏尼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終於到了這次特展的最後一場活動,雖然用的是"終於"兩個字,心中可是一點都不想結束。不過這些自我抒發的感想,還是留在最後一篇再來大書特書吧!讓我們回歸到活動本身。一同來看看既晴老師精彩的講座! 既晴老師是皇冠出版一系列島田莊司作品的導讀寫手,幾乎每一本作品他都撰有專文導讀,使讀者能夠用深入淺出的方式進入島田筆下的世界。既晴老師所寫的導讀,也一直是我除了傅博老師以外的主要觀摩對象。記得在網路上曾經看過一句話:「全台灣最接近島田莊司的男人。」當時我以為指的就是既晴先生,後來經由推理前輩心戒兄的提醒,才知道另有其人,而此人正是另一位令我久仰的推理先覺  - 凌徹! 我認為,不論是凌徹先生或既晴老師,這都呼應上週冬陽大哥所提出的論點,那就是對於翻譯作家,我們瞭解的只是片面的作品,而我相信既晴與凌徹兩位所理解的島田樣貌,是比一般讀者的視野寬上許多才是。 今天的講題大略分為四個主軸,以下逐一介紹: 一、神探年表這段是以小說中的世界去排列御手洗潔的探案順序,由於在現實生活中,有許多御手洗年輕時的作品,是島田大師後來才寫的,所以用現在的方式去排列別具一番意義,更幫助讀者釐清御手洗的人生風景。 ◎童年時期御手洗生於1948年11月27日生於橫濱,父親御手洗直俊在舊金山大學教書,母親是東大的教授,御手洗從小與父母親分開,借住在阿姨家中。 作品導覽1945〈天使的名字〉- 御手洗潔直俊的探案、帶有反戰概念。1954〈鈴蘭事件〉- 御手洗的幼稚園兒童探案1958《P的密室》- 御手洗的小學生探案 ◎青年時期御手洗在《P的密室》後赴美,於17歲時跳級進入哈佛大學研讀,畢業後進入哥倫比亞大學擔任副教授。後來返回日本京都大學醫學系,而後輟學。 作品導覽1959〈BLOW FISH教事件〉- 以漫畫型態問世,高中生御手洗探案1966〈波士頓幽靈繪畫事件〉- 大學時期探案1969《摩天樓的怪人》- 哥倫比亞大學時期1970〈線鋸與鋸齒〉- 回到日本後發生 ◎浪人時期因為不想解剖動物所以離開京都大學,接著與石岡和己相遇。 作品導覽1978異邦騎士實質上的處女作1979《占星術殺人事件》〈數字鎖1980狂奔的死人1982《聖尼可拉斯的鑽石鞋》1983斜屋犯罪 ◎新御手洗時期巨大、跨國性的謎團開始產生 作品導覽1984黑暗坡的食人樹1985《水晶金字塔》1991《眩暈》1992《異位》1993《俄羅斯幽靈軍艦之謎》《最後的一球》 這邊有討論到關於巨篇推理的創作。在福爾摩斯的時代都是以短篇作品為主,從1920開始的歐美古典推理黃金時期,也使得長篇推理小說在讀者間風行。島田莊司的巨篇推理跟以往日本與歐美的巨篇推理的不同點在於:不一定要用連續殺人事件才能形成巨篇推理。可以透過謎團的幅員來撐大整部推理小說的架構。 另外既晴老師有提到御手洗所居住的橫濱,是當初日本鎖國時代唯一開放的港口,所以有非常多的外國人在此地交流進出,這樣的巧妙的連結也可以說明御手洗到後期開始解決跨國性大謎團的遠因。 在這個時期,產生了一位新角色:松崎玲王奈,這位在日後御手洗探案中不時軋上一腳的女人,對御手洗滿溢著仰慕的情懷。不過玲王奈每次出現都給人有不一樣個性的感覺,既晴老師說這可能就是所謂女人的善變吧!(笑) ◎世界的御手洗前往瑞典研究腦科學,並擔任烏普薩拉大學的教授。 作品導覽1995龍臥亭殺人事件1997〈最後的晚餐〉2001魔神的遊戲2003《螺絲人》2005龍臥亭幻想 這邊說到隨著科技的進步,偵探能運用的工具也就越來越多,御手洗透過網路、傳真就可以遙控遠方、進行偵察、精彩破案。而書中世界的時序越往後,御手洗跟石岡的智力落差也就越來越大,甚至到後來幾部探案根本不見石岡的蹤跡。 二、作品介紹這段主要介紹實際發表順序,並且有被譯成中文的作品,以及這些作品對島田的重要性。 ◎奠基期《占星術殺人魔法》入圍江戶川亂步賞。雖然最後沒奪下大獎,也不被評審喜愛,但卻被當時的森村誠一評為相當有潛力的新人。創下兩次向讀者挑戰的先例。可稱為島田理想的創作典範作品。 斜屋犯罪成就爾後館系列的重要作品,並將斜屋犯罪中的元素延伸為新本格七守則。為島田少數密室連續殺人的作品。 御手洗潔的問候因為新本格的崛起,讓久未露面的御手洗大喊:I'm Back!! 異邦騎士實質的處女作,以記憶喪失與扭曲作為主題,這也是島田在日後相當常運用的主題。 ◎新御手洗黑暗坡的食人樹巨篇推理之始、玲王奈的出道作、開始解決世界性謎團的起點。 《水晶金字塔》首次用國外當作犯罪舞台、探討古文明之謎、石岡(華生)極小化。 《眩暈》《占星術殺人魔法》的續篇、也運用了意識的喪失與扭曲作為主題。值得一提的是,從這部作品之後島田跟綾辻行人漸行漸遠,主要是因為創作理念的不同所致。在《眩暈》發表同年,綾辻行人也發表了一部與《眩暈》謎底相當類似的作品。我大概知道是哪一部,不過礙於不要爆雷,就不多提了。 《異位》新御手洗探案的終點、類型小說的大集合(恐怖 + 推理 + 一部劇本) ◎成熟期龍臥亭殺人事件石岡的崛起、多目型的本格運用 《俄羅斯幽靈軍艦之謎》經典搭檔重現、二十世紀日本史論述 魔神的遊戲御手洗的嶄新面貌,從遊民轉職成新好男人 《螺絲人》腦部謎團的探討、全球型偵探實踐,運用網路、傳真等科技工具破案。 《摩天樓的怪人》建築文明演化的論述、並填補御手洗前往瑞典前的空白時期。 龍臥亭幻想御手洗與吉敷竹史聯袂出擊(??) 《利比達寓言》如何透過天幣(網路虛擬交易)營利與反戰理念的宣揚 三、創作觀島田莊司跟許多作家不同,他樂於分享自己的創作理念、對於作品的寫作會擬訂計畫並發表文章。而這段與其說是島田的創作觀,不如說是剖析島田作品的元素。 ◎御手洗的特徵整理:上知天文下之地理、熱愛古典與爵士樂、有憂鬱症、對女人沒有興趣、對現實社會保持冷淡的距離、對謎團的執著既晴老師認為,御手洗種種異於常人的瘋狂特質,正是吸引讀者喜愛他的主要原因。 ◎作品中的超絕詭計:分屍、密室、失憶、瞬間移動、失落連結(原先兩件無關的謎團為同一個謎底) ◎鬥智趣味:不可解的偵探行動(御手洗的種怪異行徑)挑戰書(在後來的作品其實並沒有運用)謎團與現代的社會問題的連結華生消失(石岡的邊緣化) 既晴老師在這邊有提到,他認為記述者(石岡)的存在非常重要,在新御手洗乃至於世界的御手洗時期,並沒有出現一個合格的記述者。 ◎三部宣揚創作理念的著作1989《本格ミステリー宣言》新本格浪潮最前線   幻想謎團高度論理屬於神話系譜(遠古的超自然謎團) 1995《本格ミステリー宣言II Hybrid Venus論》本格觀的分道揚鑣守則複用型推理小說X軸:論理←→情緒Y軸:幻想←→寫實 島田認為本格Mystery的位置是落在第二象限,也就是強調論理與幻想元素。也大約從此時開始,島田與第一期新本格派的作家因為創作理念上的分歧,因此漸行漸遠。雖然這些人當初都是由島田莊司提拔而出道,但在初期的作品因為受到島田莊司的影響而失去自身特色,當這些作家隨著作品的累積而漸漸摸索出自己的方向時,就不一定可以會認同島田的創作理念了,但也因為如此,這些作家在過了被島田牽制的時期後,作品反而更具獨特性、也更值得閱讀。2003《21世紀本格宣言》新方向腦部科學脫離守則的新本格(其實就是創新、創新、再創新) 這三部主要都是島田宣導自己隊於本格推理小說的創作理念。既晴老師有一點講的不錯,就是無論這些理論如何複雜難解,其實島田有一項理念是不變的,那就是「創新」,在他的作品中我們永遠可以看到新的嘗試與驚喜。 四、結語御手洗之於島田莊司:出發於古典推理前衛的解謎探索島田的入世觀察 Q&A在QA的時間,既晴老師反覆談到了《異位》這部作品,不管在什麼情況下都可以擺到最後面再讀,實在很好笑....可見他有多不愛這部作品 XD。另外還提到了父母親不用擔心愛好推理小說的兒女,怎麼每天都在看連續殺人魔的故事,因為故事最終兇手都會伏法。雖然也有兇手沒被抓到的作品,這時候再阻止就行...XD。 既晴老師推薦御手洗潔的問候給入門者作為進入島田世界的第一本書,我個人是推薦《異邦騎士》;另外值得讀第二次的作品既晴老師推薦了《占星術殺人魔法》《斜屋犯、四部巨篇推理中的黑暗坡的食人樹因為篇幅最短,所以也可以看兩次 XDD 後記現場有一些讀者搬出了一大堆既晴老師的著作,於是於是現場也開起了小型的簽書會。因緣際會下,我有幸與皇冠的工作人員一同幫既晴老師想了一些有關他新作品的idea,這次島田莊司推理小說大賞得主 - 寵物先生也有來湊一腳喔!說不定我發想的點子會被應用在既晴老師的新書裡^^ 讓我們再次掌聲感謝既晴老師精彩的演說以及皇冠的工作人員不辭辛勞的加班!!

顏尼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原名:シャドウ(2006)著作:道尾秀介翻譯:李彥樺總導讀:佳多山大地解說:臥斧2007『這本推理小說了不起!』TOP32007『本格推理BEST10』TOP62007 第七屆『本格推理大賞』2006 週刊文春『Mystery BEST10』TOP10(封面照片版權屬於獨步文化與東京創元社)(本文涉及書中劇情,請自行斟酌閱讀)我是個看書很慢的人,即便是閱讀感很好的作品,也少有廢寢忘食的紀錄。很妙的是,在這幾次閱讀道尾秀介的經驗中,都讓我有迫切想知道最後真相的衝動,這應該就叫做"對味兒"吧!!本作其實在各方面我認為都比不上《向日葵不開的夏天》,尤其是在結局意外程度上,或許這麼說並不是那麼公允,因為平心而論,這應該是新鮮感的問題。看過《向日葵不開的夏天》後,自然會對道尾可能使用的伎倆做一定程度的臆測,就算不能猜個準,但對結局的驚訝程度卻會大大降低。但沒有令人拍案的結局不代表他不是一部好作品。
 
從《向日葵不開的夏天》到《影子》,道尾都是以孩子眼中的世界做為故事主軸,我一直認為這是很大的挑戰,能否成功模擬孩子的說話的口氣、可能產生的行動等,但不管如何,我認為道尾都有抓到一個很重要的孩童特質,就是"純真","純真"並不等同於善良,而是一張未經塗抹的白紙,你要他黑就黑、要黃他就黃,所以在他們的世界中,對錯的界線好像不那麼明確,只知道讓自己不舒服的事情就是不對的、自己必須有所作為(或逃避)的。故事中的凰介與亞紀就是純真人格的剪影,相對於大人們複雜的世界來說,他們關心的問題都很單純,但卻偏偏無法不受到污染,也因為這樣更加令人憐憫。這部作品厲害的地方在於,在前面看似伏筆的段落,其實到最後都不是那麼重要,更不影響道尾想要呈獻給我們的世界面貌,而在一些次等疑點中,讀者們雖然會留意但卻沒那麼放在心上,卻成為故事翻盤的重要線索。我很喜歡這個由我茂洋一郎設計出來的劇本,身兼編、導、演三職於一身,某種程度來說,他是裡面最貼近兩個小孩的大人,擁有純粹、卻也脆弱的心靈。我有去找了在書中洋一郎掛著的那幅畫:孟克的「吶喊」。徹底反映出洋一郎在知道真相、決定採取行動時,內心自我的樣貌。道尾的這幾部作品,都是呈現架構在現實世界下的異世界,異世界並非真的是另外一個空間,而是我們眼中的世界再用了微距鏡頭重攝之後,所鋪成的真實色彩。那往往是我們不願意瞭解、害怕去碰觸的真相所在。我們總在費了渾身苦勁後,希望回到溫暖的世界,充滿陽光、溢滿希望的世界。
 
 
個人主觀推薦:★★★★

顏尼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