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名:憎悪の化石(1959)著作:鮎川哲也翻譯:林敏生導讀:黃鈞浩1960 第13屆日本偵探作家俱樂部賞(日本推理作家協會前身)(封面照片版權屬於林白出版社與日本講談社、東都書房、角川書店、東京創元社、双業社、立風書房)(本文涉及書中內容,請自行斟酌閱讀)非常慚愧,沒記錯的話,這應該是我第一本鮎川哲也先生的作品,自詡為本格推理的愛好者,卻遲至最近才拜讀鮎川大師的作品實在汗顏,但我想總比沒開始好。這是一本相當正統的偵探小說,循著「案件發生→偵探出動→推理解謎→真相大白」的模式在進行,且沒有其他明顯的支線設計,我想這本作品如果在現代出版,或許不一定能受到大眾的喜愛,但這樣的比較並無意義,畢竟這是50年前的作品,我們沒有資格用現代的標準批判。
回到作品本身,這是一本破解已知兇手的不在場證明為主幹的故事,運用新舊火車時刻的交替與類似催眠誘導的方式來建立不在場證明,雖然看起來很容易穿幫,但在邏輯推演上並無瑕疵,所以反倒頗為精彩。作品中沒有天才偵探,但看的到有如土屋隆夫筆下一步一腳印、揮灑血汗的警察們。真兇的翻轉在故事的中後段發生,而末段就是在破解真兇的不在場詭計,雖然讓意外感提前了一點點,但不影響精彩度。
在尋找日本版封面時,發現了這個名為日本ミステリの部屋的網站,裡頭有鮎川哲也の部屋,詳細刊載了《憎惡的化石》一作前後共有七種版本,而距今最近的一個版本為2002年的創元推理文庫。我想,其版本之多,足見此作在鮎川哲也的寫作生涯中,應有其不凡的地位所在,在書末的解說中也有提及。
個人主觀推薦:★★★★
- Nov 12 Thu 2009 23:22
《憎惡的化石》讀後
- Nov 12 Thu 2009 17:12
《斬首循環 - 藍色學者與戲言跟班》讀後
原名:クビキリサイクル 青色サヴァンと戯言遣い(2002)著作:西尾維新翻譯:常純敏2002 第23回梅菲斯特賞(封面照片版權屬於尖端出版社與日本講談社)(本文涉及書中內容,請自行斟酌閱讀)最近除了自己本身忙碌之外,電腦也出了一些問題,所以沒能及時更新部落格,這篇放上來時應該正是我剛重灌完電腦之後吧!自己對日本輕小說不甚了解,不過看了中文維基百科的解釋後,大致上跟我想像中的一樣。簡單的說就是可以輕鬆閱讀的小說,利用大量輕快的口語對話與敘事節奏讓讀者易於接受,並佐以動漫風格的插畫穿梭文內。在取材部分十分廣泛,沒有特別限定。其實照我的閱讀習慣,向這類小說我應該是不會去接觸,但會出現這一篇心得,完全就是被書皮上的第23屆梅菲斯特賞所吸引,再加上劇情簡介十足本格推理樣貌,於是就入手了這本書。在閱讀這本書的當爾,我不時會感受到金田一少年殺人事件簿的氣息,也可以說這很像是金田一一中會出現的場景,只是在人物設計上更加的不真實而已。可我認為在人物的刻畫上,本作十分出色,在諸多不同種類的天才描寫上,也賦予他們截然不同的個性,且都極為深刻、不顯平板。
劇情方面,假設拋開人物設定不談,就是一樁單純的殺人事件,但並沒有過於複雜的詭計,畢竟這本書的主打對象應該是青少年,所以重點不是擺在詭計、而是人物才對吧!不過值得推理迷欣慰的是,我覺得書中的解謎過程還算精彩,也沒有不合邏輯或是跳躍性思考的情節,更將本格推理特色中的意外性保留的很好。劇情中也有著微量的冷知識,時不時會出現一些專有名詞或新潮的理論,不曉得這是否也為輕小說的特點之一?總歸來說,這樣的風格跟設定我沒有特別喜愛,西尾其他的作品應該會等到有空時再行拜讀了。
個人主觀推薦:★★☆
- Oct 25 Sun 2009 18:53
裹著童話糖衣的實境人生 - 螺絲人
- Oct 14 Wed 2009 23:00
寂寞人們的悲歌 - 惡人
- Oct 11 Sun 2009 23:54
MLR 第二屆金鑰獎頒獎典禮雜感
其實是有些心血來潮,另外也對「台灣推理評論三十年」這個講題有很興趣,所以今天就去了。作為一個低調、又寫不出什麼好東西的我來說,也許在心情上比較像粉絲吧!在現場碰到了之前在島田莊司特展認識,飽讀群書的Joycefairy;還有一些沒有攀談過,卻也在島田莊司展中曾經照過面的同好;另外就是這次入圍島田莊司獎決選三部作品之一的作者不藍燈,他也低調出席了。但純粹身為讀者或是對推理評論有興趣的人,我想寥寥可數。 我一直在想,在網路上寫心得、書評的人這麼多,為什麼投稿的人卻這麼少?先不用說投稿,光與會的人就很少了!先拿自己開刀,以我來說,當初本來也有想投稿金鑰獎,但後來因為選書跟自己的口味不合所以作罷;但假設投了稿,自己寫的好或壞我覺得並不是我關注的重點,就當給自己一個機會,試試看竭盡力氣的來寫一篇導讀或解說會有怎樣的結果。所以,在這兒簡單發個願,希望明年的我能看更多的作品,並且參加第三屆金鑰獎。 今天最大的收穫,要算是在專題演講中,知道了過去台灣推理小說評論的發展過程,以及以前自以為很清楚的推理小說出版概況。像是在評論者的部分,以我現在所擁有的推理雜誌以及過去的閱讀經驗中,我對余心樂這個名字可說是完全性的陌生;另外像是黃鈞浩先生,雖然我知道這個人,也看過他許多文章,但卻沒有發現他的評論深度如此驚人。另外我也完全不知道野葡萄文學誌中有推理評論的欄位空間。再來就是有許多曾經出版過的推理小說的出版社,我也從未聞過其名。整個PPT看下來,我心中其實充滿了感動,這些從80年代末期就開始閱讀的重度推理迷,他們堅持在自己喜歡的事物上,見證了這些年來推理文學在台灣發展的沈重步伐,不難想像當進入21世紀,台灣的推理小說出版有如今的規模,他們是多麼開心、更盼到了不知等了多久的榮景。 我很喜歡陳國偉教授在兩次引出藍霄大哥的地方,他真的是一個極為傑出的「幕後黑手」!他的BLUE推理文學院不知造福了多少推理迷!而忙碌如他,到現在都還將熱情灌注在推廣推理小說上,請容我鞠躬膜拜!
最後,我在臨走時拿到了照片中那個「亂步的藏‧池袋」小甜點,誰可以告訴我它跟江戶川亂步的關係是什麼.... 更多相關訊息請前往 MLR 推理文學研究會
- Oct 10 Sat 2009 15:39
花草系推理 - 十八之夏
- Oct 07 Wed 2009 23:53
尾聲 - 另一個開始
先從一件小趣事說起 跑那麼多活動下來,除了我跟皇冠工作人員外,不曉得有沒有其他同好注意到,有一位漂亮的女同學她也跑了三場講座,而且問了三次相同的問題(應該說問題的目的相同,但表達方式不同),她的疑問主要是針對島田大師作品中的諸多巧合,以及故事中邏輯推演的矛盾來提問。幾次下來她似乎都沒有得到她想要的答案,其實我除了對她追根究底的精神十分佩服外,也曾經想過她所問的問題該怎麼回答?最重要的是,我想只有聰明人,才感提出這些疑問,對我這種程度的人來說,實在沒有腦力跟島田老師鬥智,能夠享受書中的故事與那份感動足夠了。我想說的是,讀者百百種,大家表達愛意的方式當然也有所不同,而我的方式,就是用這一系列的文章來呈現。 距離既晴老師講座那天已經過了10天,我不敢說心中有整個活動還沒劃下句點的錯覺,但的確有自己完成了什麼的感受。為期一個月的投入,雖然並非真的佔掉我太多的時間,卻擠去我腦中其他事情的份量。也許對很多推理同好來說,這次的盛會雖然難得,但就像經歷過一場很歡樂的活動,在心中留下多少的刻痕卻因人而異。可對我,這不僅僅是一場華文推理界的嘉年華,更是我在閱讀推理小說經歷上的一次大跨步。 脫離學生這個職務後,似乎很少有事情能夠讓自己全心的投入,即便是以前在學校辦活動,也並非出自於自己本身的興趣,雖然洋溢著熱情但卻少了點充實感。那更不用說出社會後會有更多的責任要承擔、更多不想做的事情必須完成的無奈。基於這樣的狀況下,每個人都必須尋找抒解壓力的甘露;或也許只是想把工作上、家庭中的不快丟往某個出口。而閱讀對我來說,就是有這樣的效果與份量。它不是我時時刻刻必須要做的事情,但卻是我想要放空、靜心時的第一選擇。 自己能這麼投入這次活動,首先真的要感謝皇冠的兩位企畫:邠如跟嘉琪。雖然我不知道決定最終公民記者名單的人是不是妳們,但我的窗口是對到妳們兩位的,所以就由兩位作代表吧;另外,也要感謝皇冠的編務統籌孟小姐帶我導覽展場,並告訴我許多展覽中看不到的軼聞趣事。還要感謝活動上被我不斷用鏡頭對焦的諸多推理前輩與同好;最終,當然還是要拜謝島田莊司大神的蒞臨,並寫出那麼多令人回味再三的作品! 客套話講多就顯得矯情了...感謝名單就到這邊 今年除了島田莊司展之外,推理界其實還有兩件大事:松本清張的百年誕辰跟推理小說鼻祖愛倫坡的兩百歲誕辰,這也讓我決定了接下來的閱讀計畫跟部落格改造計畫。已經老大不小的我、失去年輕動能的我,期盼藉著這一連串的活動讓自己活化起來吧!!
- Oct 04 Sun 2009 22:01
走向新世界 - 月之扉
- Sep 30 Wed 2009 23:13
第九章 - 系列講座之三:島田莊司的御手洗潔系列
終於到了這次特展的最後一場活動,雖然用的是"終於"兩個字,心中可是一點都不想結束。不過這些自我抒發的感想,還是留在最後一篇再來大書特書吧!讓我們回歸到活動本身。一同來看看既晴老師精彩的講座! 既晴老師是皇冠出版一系列島田莊司作品的導讀寫手,幾乎每一本作品他都撰有專文導讀,使讀者能夠用深入淺出的方式進入島田筆下的世界。既晴老師所寫的導讀,也一直是我除了傅博老師以外的主要觀摩對象。記得在網路上曾經看過一句話:「全台灣最接近島田莊司的男人。」當時我以為指的就是既晴先生,後來經由推理前輩心戒兄的提醒,才知道另有其人,而此人正是另一位令我久仰的推理先覺 - 凌徹! 我認為,不論是凌徹先生或既晴老師,這都呼應上週冬陽大哥所提出的論點,那就是對於翻譯作家,我們瞭解的只是片面的作品,而我相信既晴與凌徹兩位所理解的島田樣貌,是比一般讀者的視野寬上許多才是。 今天的講題大略分為四個主軸,以下逐一介紹: 一、神探年表這段是以小說中的世界去排列御手洗潔的探案順序,由於在現實生活中,有許多御手洗年輕時的作品,是島田大師後來才寫的,所以用現在的方式去排列別具一番意義,更幫助讀者釐清御手洗的人生風景。 ◎童年時期御手洗生於1948年11月27日生於橫濱,父親御手洗直俊在舊金山大學教書,母親是東大的教授,御手洗從小與父母親分開,借住在阿姨家中。 作品導覽1945〈天使的名字〉- 御手洗潔直俊的探案、帶有反戰概念。1954〈鈴蘭事件〉- 御手洗的幼稚園兒童探案1958《P的密室》- 御手洗的小學生探案 ◎青年時期御手洗在《P的密室》後赴美,於17歲時跳級進入哈佛大學研讀,畢業後進入哥倫比亞大學擔任副教授。後來返回日本京都大學醫學系,而後輟學。 作品導覽1959〈BLOW FISH教事件〉- 以漫畫型態問世,高中生御手洗探案1966〈波士頓幽靈繪畫事件〉- 大學時期探案1969《摩天樓的怪人》- 哥倫比亞大學時期1970〈線鋸與鋸齒〉- 回到日本後發生 ◎浪人時期因為不想解剖動物所以離開京都大學,接著與石岡和己相遇。 作品導覽1978《異邦騎士》實質上的處女作1979《占星術殺人事件》〈數字鎖〉1980〈狂奔的死人〉1982《聖尼可拉斯的鑽石鞋》1983《斜屋犯罪》 ◎新御手洗時期巨大、跨國性的謎團開始產生 作品導覽1984《黑暗坡的食人樹》1985《水晶金字塔》1991《眩暈》1992《異位》1993《俄羅斯幽靈軍艦之謎》《最後的一球》 這邊有討論到關於巨篇推理的創作。在福爾摩斯的時代都是以短篇作品為主,從1920開始的歐美古典推理黃金時期,也使得長篇推理小說在讀者間風行。島田莊司的巨篇推理跟以往日本與歐美的巨篇推理的不同點在於:不一定要用連續殺人事件才能形成巨篇推理。可以透過謎團的幅員來撐大整部推理小說的架構。 另外既晴老師有提到御手洗所居住的橫濱,是當初日本鎖國時代唯一開放的港口,所以有非常多的外國人在此地交流進出,這樣的巧妙的連結也可以說明御手洗到後期開始解決跨國性大謎團的遠因。 在這個時期,產生了一位新角色:松崎玲王奈,這位在日後御手洗探案中不時軋上一腳的女人,對御手洗滿溢著仰慕的情懷。不過玲王奈每次出現都給人有不一樣個性的感覺,既晴老師說這可能就是所謂女人的善變吧!(笑) ◎世界的御手洗前往瑞典研究腦科學,並擔任烏普薩拉大學的教授。 作品導覽1995《龍臥亭殺人事件》1997〈最後的晚餐〉2001《魔神的遊戲》2003《螺絲人》2005《龍臥亭幻想》 這邊說到隨著科技的進步,偵探能運用的工具也就越來越多,御手洗透過網路、傳真就可以遙控遠方、進行偵察、精彩破案。而書中世界的時序越往後,御手洗跟石岡的智力落差也就越來越大,甚至到後來幾部探案根本不見石岡的蹤跡。 二、作品介紹這段主要介紹實際發表順序,並且有被譯成中文的作品,以及這些作品對島田的重要性。 ◎奠基期《占星術殺人魔法》入圍江戶川亂步賞。雖然最後沒奪下大獎,也不被評審喜愛,但卻被當時的森村誠一評為相當有潛力的新人。創下兩次向讀者挑戰的先例。可稱為島田理想的創作典範作品。 《斜屋犯罪》成就爾後館系列的重要作品,並將斜屋犯罪中的元素延伸為新本格七守則。為島田少數密室連續殺人的作品。 《御手洗潔的問候》因為新本格的崛起,讓久未露面的御手洗大喊:I'm Back!! 《異邦騎士》實質的處女作,以記憶喪失與扭曲作為主題,這也是島田在日後相當常運用的主題。 ◎新御手洗《黑暗坡的食人樹》巨篇推理之始、玲王奈的出道作、開始解決世界性謎團的起點。 《水晶金字塔》首次用國外當作犯罪舞台、探討古文明之謎、石岡(華生)極小化。 《眩暈》《占星術殺人魔法》的續篇、也運用了意識的喪失與扭曲作為主題。值得一提的是,從這部作品之後島田跟綾辻行人漸行漸遠,主要是因為創作理念的不同所致。在《眩暈》發表同年,綾辻行人也發表了一部與《眩暈》謎底相當類似的作品。我大概知道是哪一部,不過礙於不要爆雷,就不多提了。 《異位》新御手洗探案的終點、類型小說的大集合(恐怖 + 推理 + 一部劇本) ◎成熟期《龍臥亭殺人事件》石岡的崛起、多目型的本格運用 《俄羅斯幽靈軍艦之謎》經典搭檔重現、二十世紀日本史論述 《魔神的遊戲》御手洗的嶄新面貌,從遊民轉職成新好男人 《螺絲人》腦部謎團的探討、全球型偵探實踐,運用網路、傳真等科技工具破案。 《摩天樓的怪人》建築文明演化的論述、並填補御手洗前往瑞典前的空白時期。 《龍臥亭幻想》御手洗與吉敷竹史聯袂出擊(??) 《利比達寓言》如何透過天幣(網路虛擬交易)營利與反戰理念的宣揚 三、創作觀島田莊司跟許多作家不同,他樂於分享自己的創作理念、對於作品的寫作會擬訂計畫並發表文章。而這段與其說是島田的創作觀,不如說是剖析島田作品的元素。 ◎御手洗的特徵整理:上知天文下之地理、熱愛古典與爵士樂、有憂鬱症、對女人沒有興趣、對現實社會保持冷淡的距離、對謎團的執著既晴老師認為,御手洗種種異於常人的瘋狂特質,正是吸引讀者喜愛他的主要原因。 ◎作品中的超絕詭計:分屍、密室、失憶、瞬間移動、失落連結(原先兩件無關的謎團為同一個謎底) ◎鬥智趣味:不可解的偵探行動(御手洗的種怪異行徑)挑戰書(在後來的作品其實並沒有運用)謎團與現代的社會問題的連結華生消失(石岡的邊緣化) 既晴老師在這邊有提到,他認為記述者(石岡)的存在非常重要,在新御手洗乃至於世界的御手洗時期,並沒有出現一個合格的記述者。 ◎三部宣揚創作理念的著作1989《本格ミステリー宣言》新本格浪潮最前線
幻想謎團高度論理屬於神話系譜(遠古的超自然謎團) 1995《本格ミステリー宣言II Hybrid Venus論》本格觀的分道揚鑣
守則複用型推理小說X軸:論理←→情緒Y軸:幻想←→寫實 島田認為本格Mystery的位置是落在第二象限,也就是強調論理與幻想元素。也大約從此時開始,島田與第一期新本格派的作家因為創作理念上的分歧,因此漸行漸遠。雖然這些人當初都是由島田莊司提拔而出道,但在初期的作品因為受到島田莊司的影響而失去自身特色,當這些作家隨著作品的累積而漸漸摸索出自己的方向時,就不一定可以會認同島田的創作理念了,但也因為如此,這些作家在過了被島田牽制的時期後,作品反而更具獨特性、也更值得閱讀。2003《21世紀本格宣言》新方向
腦部科學脫離守則的新本格(其實就是創新、創新、再創新) 這三部主要都是島田宣導自己隊於本格推理小說的創作理念。既晴老師有一點講的不錯,就是無論這些理論如何複雜難解,其實島田有一項理念是不變的,那就是「創新」,在他的作品中我們永遠可以看到新的嘗試與驚喜。 四、結語御手洗之於島田莊司:出發於古典推理前衛的解謎探索島田的入世觀察 Q&A在QA的時間,既晴老師反覆談到了《異位》這部作品,不管在什麼情況下都可以擺到最後面再讀,實在很好笑....可見他有多不愛這部作品 XD。另外還提到了父母親不用擔心愛好推理小說的兒女,怎麼每天都在看連續殺人魔的故事,因為故事最終兇手都會伏法。雖然也有兇手沒被抓到的作品,這時候再阻止就行...XD。 既晴老師推薦《御手洗潔的問候》給入門者作為進入島田世界的第一本書,我個人是推薦《異邦騎士》;另外值得讀第二次的作品既晴老師推薦了《占星術殺人魔法》《斜屋犯罪》、四部巨篇推理中的《黑暗坡的食人樹》因為篇幅最短,所以也可以看兩次 XDD 後記現場有一些讀者搬出了一大堆既晴老師的著作,於是於是現場也開起了小型的簽書會。
因緣際會下,我有幸與皇冠的工作人員一同幫既晴老師想了一些有關他新作品的idea,這次島田莊司推理小說大賞得主 - 寵物先生也有來湊一腳喔!說不定我發想的點子會被應用在既晴老師的新書裡^^
讓我們再次掌聲感謝既晴老師精彩的演說以及皇冠的工作人員不辭辛勞的加班!!
- Sep 28 Mon 2009 22:27
崩壞世界中的血路 - 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