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ul 16 Wed 2008 23:29
飛翔,在我殘破的天空之上
(專輯封面版權屬於cheerego.com) 原本想寫一大篇 可是詞窮寫不出來 老實說 我參不透這次的詞 很難 雖然在陳綺貞溫柔且溫暖的歌聲包圍下 可以讓我不用去想太多 但是依然可以獲得我想要的安寧 我有屬於自己的陳綺貞 屬於自己的那首歌 屬於自己的平靜
- Jul 13 Sun 2008 16:20
必要之惡 - 瀕死之綠

著作:乙一翻譯:陳蕙莉推薦:銀色快手(封面照片版權屬於尖端出版與日本幻冬社)(本文涉及書中內容,請自行斟酌閱讀)會認識乙一,是從獨步所出版的一系列作品集,可惜我一本都還沒看過,但從各類導讀跟解說中,卻也多少瞭解他是一位天才型的寫手作家,16歲就以令人驚豔的《夏天‧煙火‧我的屍體》一作出道,之後每本作品都受到文壇極大的注目。不過在此,因為我對其作品尚未熟悉,就不多說了。回到本書,這是我第一本閱讀乙一的作品,但是當我看完時並沒有什麼特別的感想,但情節十分流暢、且毫無冷場之處,一字一句都扣緊了心弦,即便在部分敘述中,沒有霸凌的場面出現,不過主角的慘烈自述與對老師的恐懼感、對自己的自卑感,卻也能深深打動讀者,令人不忍卒賭。

在銀色快手所撰的推薦序中,提到了本書(或是擴大到乙一的作品)可以推薦給老師與家長閱讀,這種說法似乎可以很合理的推測乙一作品中應該常以青少年為主,那自然讀者的年齡層就會稍微偏低。至於身為家長或老師的人看了本書會產生什麼樣的迴響,我倒無法預測,因為書中主人翁所遭受到的欺凌,應該已經是種相當極端的狀況了,能不能獲得認同與共鳴,真的很難說。
個人推薦:★★★★
- Jul 09 Wed 2008 21:27
X你X的廣告留言
其實欠了自己好幾篇文章要寫 因為這陣子實在是比較忙 當然 也因此比較懶 但我還是忍不住想要抱怨一下廣告留言 之前沒幾篇的時候我還會一篇篇刪 現在整個量已經爆炸了 根本就刪不勝刪 接下來 要不就是關閉留言功能 要不就是置之不理 但對於有某種精神上潔癖的我實在無法視而不見 真度爛 ============================================= 剛寫完上面幾行字 就突然發現系統多了一個功能 可以管理所有的文章回應 方便大家刪除垃圾留言
- Jun 30 Mon 2008 01:58
守護 - 半自白

著作:橫山秀夫翻譯:婁美蓮解說:景翔2003「這本推理小說了不起」第一名2002「傑作推理小說BEST10」第一名(封面照片版權屬於獨步文化與日本講談社)(本文涉及書中內容,請自行斟酌閱讀)仰慕本書已久,直至最近才得以入手,實是有些怠慢了,但好書總是越陳越香,就像此作所帶出來的後勁如是。橫山秀夫算是我很後來才認識的一位作家,當然,他的出道較晚、且寡作,但每本作品皆能獲得好評,而我是在敗讀他《臨場》一書後,開始喜愛他的作品。本作最大的謎團、也可以說最吸引讀者之處,就是梶聰一郎為何要執意隱瞞殺妻後兩日的行蹤。還記得我媽掩卷之時,大喊無聊,搞了這麼久、寫了整本書只為了個這麼無聊的原因,當時我還沒看,但卻已經有些被影響到,對於最後的結局翻轉已不抱太大的期望。

究竟,因為不想讓池上知道有個曾經殺人的捐贈者,以及為了多活一年、只求多救一人這兩個原因,足不足夠讓讀者等待到最後一刻,我個人覺得是有些失望的,但在我看了改編後的劇場時,我卻反思是不是自己無法深入瞭解梶聰一郎此人,因為影像化後的《半自白》,是有感動到我的。雖然戲劇稍微修改了結局,但卻不影響梶聰一郎的善良本質,不管在書中或劇中。原著中,令人激賞的另一個地方,就是採用不同視角的接力寫法,從圍繞在梶聰一郎身邊的刑警、記者、檢察官、法官,甚至最後的獄官,我們都可以感受到橫山對於刻畫人性的深厚功力,更可以從不同人物的內心去檢視他們眼中的梶聰一郎,是擁有何等清澈、善良的內心。
在短短兩個小時的劇場中,修剪了部分人物,這是可以理解的。其中將藤林圭吾的部分融合在志木和正這個角色中,我也覺得是成功的。稍微可惜一點的地方是,原著中將警檢間的恐怖平衡關係作了很詳盡的介紹,這點在戲劇中並沒有足夠的時間表現出來。最後想提,橫山先生在處理這五個人的視角時,皆對於他們在職務上的各種矛盾、使命感,以及本身的價值觀衡量,都做了深入的描寫,使讀者更能感同身受,進而瞭解梶聰一郎此人以及他所抉擇的行為。
個人主觀推薦:★★★★☆
- Jun 21 Sat 2008 13:49
妳是我來生的新娘
詞 / 曲:我就這樣 也許這是最好的收場悲傷 居然可以被我阻擋或許只是假裝挺起胸膛那又怎樣 只要裝上堅強的翅膀愛情 已經不能將我綑綁下輩子我再也不會退讓妳是我此生唯一的信仰 喜怒哀樂因為妳歌唱曾經許多想像 曾經許多徬徨只能在此刻全部釋放妳是我來生注定的新娘 我們要手牽手站在禮堂是妳給我方向 我給妳幸福的光芒不再是我一個人的放逐流浪
- Jun 16 Mon 2008 23:31
樂風 , 樂瘋

再不寫就失去了 靈感跟情緒對我來說或許很像 因為都稍縱即逝 就算事隔不到24小時 現在的我可能也無法表達當時千萬分之一的感動 幾乎每一年學弟妹的成果展我都沒錯過 為什麼說幾乎呢 因為有一年因為SARS停辦 所以我沒算錯的話 昨天 應該是我去的第七次 沒有意外的話 說不定也會成為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次 在傳承這方面 從我這屆開始就沒有做好 中間的屆數都失去了聯絡 我是第四屆 今年...已經是第十二屆 扣除我們下一屆不說 今年是我第一次被安排坐在所謂學長姐的位置 不是要享受特權 也不是需要被尊重 而是一種小小的貼心 瘋狂的30首歌過後 我看到好多學弟妹流下了淚水 即便是我乍看之下堅強的社長跟公關長 也都擋不住內心泉湧般的感動 曾經身為樂風一份子的我 很想告訴你們 我懂你們 我懂你們為什麼會在這一刻流下淚水 那是因為你們真的付出過 那是因為你們這一路互相扶持 那是因為你們直到最後都沒有放棄 其實 每次回來 每次看到了最後 我都希望我能站出來跟學弟妹們說: 記住此刻坐在你們身邊的每一個人 回想這兩年來你們之間發生的點點滴滴 然後 緊握住彼此的雙手 他們將會是你們一生的朋友 第四屆永平高中樂風吉他社 色長 我
- Jun 13 Fri 2008 00:53
我們都是...寂寞的獵人
著作:宮部美幸翻譯:黃心寧總導讀:傅博解說:心戒(封面照片版權屬於獨步文化與日本新潮社)(本文涉及書中內容,請自行斟酌閱讀)我蠻喜歡這本書的,喜歡它帶給我的氛圍,不是那種深陷在龐大謎團中的感覺、也不是要與作者鬥智的挑戰心態。而是一種很輕鬆、怡然自得的享受。書中的人物很平凡、事件也不怪異,雖然我不會用”身邊可能會發生的人事物”來形容本作中的六個短篇,但宮部美幸老師卻將故事鋪成的像一幕幕的生活片段,卻又帶著推理解謎的趣味。在閱讀的過程中,我一直有一種感覺:生活中的謎團可能俯拾即是,只是我們願不願意讓其發展下去。就像是在〈扭曲的鏡面〉中的由紀子、就像是在〈默默走了〉中的路也、甚至是岩老爹對孫子的行徑。生活中需要動腦筋推理的事情比我們想像中的多;有時候也並非是推理,也可能是對不解的小事產生天馬行空的想像,讓思緒像樹根一樣盤根錯節。「我們都是寂寞的獵人,無家可歸,孤獨的放逐在荒野中。時而吹吹口哨,然而也只有風聲回應。正因為如此,我們渴求人們。正因為如此,我們苦苦追求人與人之間的溫存。」
個人主觀推薦:★★★★
- Jun 08 Sun 2008 00:22
第二節是物理課 - 預知夢
著作:東野圭吾翻譯:杜信彰總導讀:林依俐解說:紗卡(封面照片版權屬於獨步文化與日本文藝春秋)(本文內容可能涉及書中真相,請自行斟酌閱讀)寫了一陣子的心得文,終於寫到另一位圖書館借不到書的作家(一位是宮部美幸),那就是東野圭吾。會認識東野圭吾,跟很多人一樣是從他1985年得到江戶川亂步獎的《放學後》開始,不過我印象中的封面,好像不是下面我找到的那張,因為真的是很久以前的事情,年紀大了、事情也記不清楚....

第二回遇見東野圭吾,應該是商周所出版的《惡意》,其實我對另一作《湖邊兇殺案》的劇情也頗有印象,但好像是聽廣播劇的樣子,這已經不可考,上述幾部作品,有機會重看時再容分說吧!湯川學的大名,是因為日劇《偵探伽利略》的緣故才得知,我其實只看了第一集,就想說應該先把原著弄來看,但東野圭吾的作品實在難借,一直到最近才幸運取得本作,但系列的第一部卻還是向隅,倒也不打緊,反正等就是了...
對本作,我倒是沒有太多特別的感想,書中收錄的五篇都算是挺精彩的解謎小品,其中我最喜愛的是前兩篇:『夢想』跟『靈現』。『夢想』有很扣人心弦的開場白,而將夢中情人這種虛無飄渺的詞彙具象化,更是令人想要知道謎底,本作不僅僅是揭發犯人的罪行,更將夢中情人作了另一番合理的解釋。『靈現』,精彩的將偽裝詭計套上有些靈異、超自然的色彩,如果不從這個角度來寫,或許只是很普通的混淆視聽計謀!把本系列拍成日劇真的是不錯的決定!因為有柴崎幸XD
個人主觀推薦:★★★☆
- Jun 05 Thu 2008 23:01
黑霧初起 - 點與線
著作:松本清張 翻譯:邱振瑞 導讀:權田萬治 推薦:楊照 (封面照片版權屬於獨步文化與日本新潮社) (本文內容可能涉及書中真相,請自行斟酌閱讀) 如果我對日本推理小說發展完全不瞭解,我一定會給予這部作品相當低的評價,而這句話我也曾在聊別本作品時說過。有些作品,是無法用現在的時空背景去評論,因為我們雖然「知道」它的歷史地位、卻無法「體會」它的歷史價值,而這部具有崇高地位的作品,同樣也是如此! 之前在看《零的焦點》時就有發覺,怎麼解謎的味道那麼重,沒想到本作,也就是身為確立社會派作品類型的《點與線》,解謎的篇幅也相當多,這是我始料未及的,但是在看了導讀與推薦文後,我得到以下的說明。就是在清張之前的作品,真的就是帶有陰暗色彩、富有怪奇趣味、以及封閉的書寫世界背景,一直要道《點與線》的誕生,才開始帶有那麼一些些現實感,讀者才開始察覺,原來謀殺事件是會在我們身邊發生的!這不只是小說,而是事實!我猜想這種衝擊,對當時讀者是有強烈力道的!

之前看到一位網友,大力的批評本書,還說好像看到西村京太郎寫的舊故事,要不是這是經典,他也不會找來看。我想,會有這種論述,想必就是沒有好好瞭解《點與線》的寫作背景吧!不過對於故事內容的批判或見解,本就是個人自由,更無誰是誰非,我也不會因為他是經典,就說我瘋狂的愛上本書,這真的就是違心之論了!打個比較遠的比方,你如果是個重金屬迷,至少也要聽聽幾張Deep Purple、Led Zeppelin或是Black Sabbath吧! 閒扯了這許多,回到故事本身。老實說,我覺得《零的焦點》的鋪成比本作精彩。本書雖然緊湊,但我卻覺得有些破碎。從一開頭就不廢話直接切入正題,劇情也不斷的向前走,沒有什麼喘息的留白,可能隔個一行,書中世界就已經過了一天,會讓人覺得交代劇情的意味很濃。而詭計部分,的確就是標準的火車時刻所製造的不在場證明,但在這邊絕不能用了無新意來說,畢竟本作成書的年代,一堆現今當紅的作家都還沒出生...更不用說他們所想出來的種種詭計與動機,有可能算是師承清張了!
我想,《點與線》的地位,也可以從不斷被改編搬上螢幕窺知一二。就在去年底,才又被改變成劇場,由北野武飾演鳥飼重太郎、高橋克典扮演三原紀一,雖然在書中的主要偵察角色是三原,但從海報跟預告來推測,好像鳥飼的戲份比較重一些,我想跟誰來演應該有蠻大的關係 XD。

最後來說說出版社的用心,不僅有兩篇推薦序,更請了日本推理評論界的大師權田萬治寫了篇總導讀,在書末也附上清張的作品年表,初心者透過這些資料與文章,想必能降低進入清張世界的門檻。不過,我想如果能像傅博老師那樣,用作品與年代來導讀,應該就更完美了!! 個人主觀推薦:Classic
- Jun 01 Sun 2008 21:21
原點 - 著魔
著作:土屋隆夫翻譯:黃盈琪總導讀/推薦:傅博/楊永良解說:景翔(封面照片版權屬於獨步文化與日本光文社)(本文內容可能涉及書中真相,請自行斟酌閱讀)終於,走到了土屋先生最後一本長篇作品,以八十七歲的高齡還能寫出以解謎為主的本格型作品,實在令人折服。誠如在後記中他自己所講:「所謂作家,好比繞著圓圈跑步一樣,從處女作開始,最後仍會回到原點。」1958年出版第一部長篇作品《天狗面具》便是以純本格解謎的姿態登場,而本作《著魔》不僅也回歸到重解謎的風格,更讓當初在《天狗面具》中,擔任偵察角色的土田刑警,接力給了他的兒子土田警部。歷經46年的首尾呼應,令人感動。

以火車時刻詭計創造的不在場證明,也許對現代看習慣華麗詭計的讀者來說,實在是老梗到不行,要識破也不是難事,但本作所代表的歷史地位,是不容置疑的。也許有很多人跟我有一樣的矛盾心情,詭計老就是老、作品遜就是遜,不能因為土屋先生的地位與特殊性,就誇耀了品質。我不否認,當初是抱著朝聖的心情在看這本作品,中規中矩的劇情與詭計,的確是令自己有些掙扎,心中到底要不要將之歸類成經典作品?不過這樣的困擾實在是很沒必要啦...通篇作品仍保有土屋先生一貫的風格,就連兇手會嗝屁也都不變,不過這次還好,有看到兇手的自白,不會只是偵察角色的自行推理。而行兇的動機雖然合情合理,但使用幽靈的騙局及傷及無辜的手段有些令人不能理解,兇手也並未說明及覺得抱歉,似乎跟他的性格有些不大吻合。另外,在千草檢察官系列中,千草對於親情的不重視與忽略,倒是在本作中的土田警部身上大不相同,享受著夫妻間的貼心與甜蜜,對父親的欽佩與緬懷,這都是在千草系列中所看不見的,讀來也分外令人覺得窩心。

在這段時間中,將土屋先生的13本長篇全數讀完,似乎也該來一下結語,可有兩本著作《影子的告發》、《米樂的囚犯》是在有本部落格前就已經將商周版看過,我覺得少了這兩本的心得有些可惜,應該會在日後找時間重讀。另外,我在最近得知土屋先生於去年又出版了新作品,90歲的高齡作家,我想就算不是空前,也很難有後繼之人吧!因此,此刻只能算是暫時的結束,我衷心期盼著國內出版社的引進與翻譯。個人主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