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作:土屋隆夫翻譯:張秋明總導讀/推薦:傅博/楊永良解說:千街晶之1980「週刊文春傑作推理小説BEST 10」第二名1977-1990「週刊文春傑作推理小説BEST10 of BEST10」第十名(封面照片版權屬於獨步文化與日本光文社)(本文內容可能涉及書中真相,請自行斟酌閱讀)對土屋隆夫的第一印象我會在另一本著作提及,本篇先聊聊對他的第二印象。那就是在2005與2006交際時,土屋大師與詹宏志先生的那場對談,而緊接著商周就開始出版一系列他的長篇全集13本,也是從那時開始,我重新認識、接觸土屋隆夫。而書中傅博老師與楊永良先生完整的導讀推薦,也讓我更加瞭解土屋先生的創作之路。知道了土屋隆夫畢生都在為了推理小說與文學的結合作而奮鬥寫作,我在閱讀本書的心境上也有所不同,並不會急著想要知道下一秒鐘的劇情,反而是細細品嚐其中的韻味。而要將文學的美感表達出來,我想直接將案件的主軸結合文學議題實在是個有趣而直接的方式,這本書就是如此。
為此,我也去查了田中英光與太宰治兩位作家的資料,以及是否真的有文學評論家因而遭受殺害,畢竟也想考究一下故事中的真實度佔了幾成,而結果若是對日本文壇小有瞭解的同好可能都知道,田中英光確有其人,而他的確也在太宰至的墳前自縊,這樣的劇情設定更為本書增加了不少懸疑的氣氛。而詭計與偵察的部分,就是很典型的「土屋 + 千草」式的四平八穩,沒有令人驚喜、當然也沒有令人失望。但我還是希望能將事件完全還原,不要讓兇手莫名其妙意外死亡,這點我真就不是很懂土屋先生為什麼要這樣寫了。此外,書中一段提及童年經驗影響人格的討論還蠻有意思的,也可以作為閱讀本書所得到的意外收穫。個人主觀推薦:★★★★

顏尼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著作:土屋隆夫翻譯:張智淵總導讀/推薦:傅博/楊永良解說:新保博久(封面照片版權屬於獨步文化與日本光文社)(本文內容可能涉及書中真相,請自行斟酌閱讀)倘若不是知道這本是號稱『風格丕變』之作,也許就會像當年(1972)引頸期盼土屋新作的讀者一樣,雖不致抱怨不斷、卻也不大習慣。但我認為,這無損我對於本作令人讚賞的精彩程度,要不然也不會一看就停不下來。不可否認的,對我來說,整本書最精彩的地方就在於最前面的「夜的童話」與「無形殺人」這兩章,透過惡作劇電話中的蛛絲馬跡,逐步鎖定對方所在位置與身份,而且推理過程也沒有違和之感,比起在千草檢察官系列中天外飛來一筆的巧合,本作主人翁的推理演繹真是順暢至極。
在中段開始的尋兇之旅,讓整起故事充滿了懸疑、驚悚的元素,尤其是在主角獨自探訪柏原志麻家時,在庭院撞到屍體的前後,真是令人大呼過癮。而隨著主角不斷的偵察,逐步瞭解真相與事情始末,可一點也沒有捨棄推理的元素。最後,還是要說點覺得有些遺憾的地方。那就是我覺得少了一個有力的結局,先不論本格推理中所令人著迷的意外性,光是主角被隱藏式照相機拍下來因而被逮捕,我真的......也許這是另一種意外的結局吧...個人主觀推薦:★★★★

顏尼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著作:土屋隆夫翻譯:張秋明總導讀/推薦:傅博/楊永良解說:吉野仁(封面照片版權屬於獨步文化與日本光文社)(本文內容可能涉及書中真相,請自行斟酌閱讀)最近決定將剩餘土屋隆夫的長篇作品看完,所以從本篇開始,會有一系列的心得。圖書館所收藏獨步發行的全系列13本相當齊全,而且比起宮部美幸、東野圭吾來說,土屋先生的作品真的是好借很多...(這點算是好還不好?)就整個故事結構來看,是相當典型的解謎型推理,而略帶些社會批判與時下議題,更是標準的土屋式風格,偵察的重點也是動機與手法並重。不用分說,結局完全符合『事件 ÷ 推理 = 解決』的公式。此外,從吉野仁先生的解說文中,可以瞭解土屋先生在詭計的可行性上下了很多功夫;結合議題上更是相當成功,像是考究了標緻汽車與森永兩起綁票案、資本主義下中小企業的經營困境,以及大男人主義的心態作祟,都是相當引人入勝之處。
在土屋先生千草檢察官系列中,我反倒認為最不突出的就是千草本身,沒有鮮明的個人特質,苦幹與執著這兩項應該不算特殊吧!此系列一共五部,我現在看到第三作,所以不曉得會不會言之過早,希望五本都啃完時,自己會有另一番見解。在犯罪動機與行為上,有一點挺令我費解的。即便路原由人最後沒被抓包,但等到「美琪」這個品牌正式浮上台面後,難保檢調不會回過頭來懷疑他,所以我大膽猜想也許因為會有這個盲點,才讓他提早被捕。另外就是在杉本修平跟千石亞矢子這條線上,我覺得可以多所著墨,如此也可以讓路原兄弟與里子間的情仇描寫更為深刻,不然他們真的很純粹是來亂的。個人主觀推薦:★★★★

顏尼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著作:松本清張 翻譯:張麗嫺、黃盈琪 推薦:楊照 導讀:權田萬治 (封面照片版權屬於獨步文化與日本新潮社) (本文內容可能涉及書中真相,請自行斟酌閱讀) 即使不看推理小說的人,可能對松本清張的名字也略有耳聞,他也是我最早知道的日本推理作家。我家裡的書櫃,更是擺了一排他當年由志文所出版的翻譯作品。雖然讓我愛上日系推理的是橫溝正史跟綾辻行人,但若說松本清張是我閱讀日推的啟蒙者,卻是一點都不誇張。 《點與線》、《眼之壁》、《零的焦點》是被稱為松本清張所建立的社會派,初期的三大作品,很妙的,我家中的書櫃是一本都沒有,我沒有去查當年志文有沒有出這三本,現在相遇希望也不算太晚。再加上獨步的用心經營,在作品正文前都會附上詳細的導讀,讓初心者或是像我一樣一知半解的讀者,都能快速進入松本清張的黑霧世界。
雖被稱為社會派的典型作品,但本書中卻富含解謎的樂趣,這倒是我在開卷前所未料及的。雖然並未像所謂本格派作品中那樣鉅細靡遺的描繪殺人手法,以及詭計的偵破(當然,要不然就本格化了),但女主角禎子的追查與推理還是頗吸引我,且也伴隨著她的腳步逐漸揭露真相與動機。 令我比較不解的,倒是禎子一連串追查的動力是來自於哪裡?就為了一個沒認識幾天便與之結合的丈夫?似乎有些勉強。書中用了很大的篇幅來述說她心裡的矛盾與心境上的變化,這些描寫的確都相當精采,也讓我比較能夠釋懷。我想,這也就是松本大師厲害且吸引讀者之處吧! 個人主觀推薦:CLASSIC

顏尼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著作:我孫子武丸 翻譯:杜信彰 解說:凌徹 (封面照片版權屬於獨步文化與日本講談社) (本文內容可能涉及書中真相,請自行斟酌閱讀) 相信有看過本作的讀者,會讓你覺得恐怖的絕對不是當中血腥暴戾的獵奇殺人,而是事件背後的真相。如果純粹就詭計來看,真正的兇手並不難猜,因為不脫那幾個人,而且習慣於敘述性詭計的讀者,我想也不難從行文間就看出作者搞鬼的地方,我是看不出來,所以看到結局時衝擊很大。 此作是我第一次接觸我孫子武丸,但不難從字裡行間嗅到新本格作家的氣息,露骨獵奇的殺人描寫、反社會的病態人格、饒富解謎趣味、兇手意外性十足等特點,在在顯示我孫子老師本格的步伐。
在閱讀的過程中,我不時會想起綾辻行人的殺人鬼系列,那種純粹帶給讀者恐懼與作噁的血腥文字,想起來不是很令人舒服。但《殺戮之病》在血腥度上雖不至於滿江紅,但在深度(也就是露骨程度)上卻並無不及。但迫切想要知道真相的好奇心,凌駕了恐懼之上,引領著我走向戰慄的事實。 即便在首章就知道犯人是誰,而且也猜測到真真正正的犯人絕對不是我看到的那樣,在這個Moment,我已經掉入了敘述性詭計的陷阱裡頭,隨著剩下的頁數越來越薄,真相也越來越向我逼近,我不斷的問自己:「難道就這樣?難道就是他?」沒想到在最後幾行,莫大的衝擊才震撼了我的心靈!
個人主觀推薦:★★★★☆

顏尼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著作:貫井德郎翻譯:杜信彰解說:椎谷健吾1993「鮎川哲也獎」最終決選(封面照片版權屬於獨步文化與東京創元社)這樣的篇名,很難不讓人以為,這是一部會讓人看完大哭的作品,這個當然是我對它的期待之一。而另外可以想見的是,犯罪的動機必然成為本作的重點所在,到底是為了什麼令人不忍苛責的原因,而使他犯了罪。就這樣,我在心中擺了兩個大前提,開始了。兩條無關至極的雙主線,像是在兩條不同道路競速的車輛,要到看不見的遠方才會出現交叉點。勾引我內心推理細胞的,其一是松本的自我放逐與尋求心靈寄託,背後的原因是什麼?在他身上發生了什麼事?其二,是連續女童被殺案的偵察。過程當中,我一直在想松本這個人在整個故事中所扮演的角色為何?會產生這樣的疑惑,也證明了作者高明的敘述性詭計筆法,完整了交代犯罪過程與手法,仍然人搞不清楚這樣做的用意,雖然知道故事最後會翻盤,卻也無法預測的會是怎樣的結果。隨著故事的推演,雖然知道松本是真正的兇手,卻還是有很多地方沒有交代清楚,當時我就想,這一定就是詭計的一部份。
當那一句指認兇手的對話跳出來時,我突然想起了閱讀《剪刀男》時的驚訝感,有那麼一瞬間腦袋中浮現出「這是怎麼回事?」的字句,我想,我這個讀者算是成功的上當了。除了中心詭計之外,另一個重點就在於松本這個人。原先在闔上書本時,我對於他前後有些不一致的個性與行事有些疑惑,但我現在的看法卻改變了。不知道這是不是我自己的解讀而已,在松本受到打擊的那一剎那,他不斷質疑自己過去人生的那顆未爆彈終於被引發了,而且在他心中炸開了一個大洞。他雖然失去了方向、卻沒有失去身為刑警的特質,他理性、冷靜、壓抑,但這都無法阻止他走向一條毀滅的道路,因為兩者並不互相抵觸,他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卻不想、也不能阻止自己。個人主觀推薦:★★★☆

顏尼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著作:伊坂幸太郎翻譯:王華懋導讀:張筱森解說:江莉勉2004 「直木賞」入圍作品(封面照片版權屬於獨步文化與日本角川書店)利用去墾丁的零碎時間,算是不疾不徐的解決本書。比起我所看的前兩作,老實說,這次有些失望。我所期待的伊坂幸太郎,應該會給我一個驚奇的故事,不一定要有意外的結局,但會有一個好的收尾,本書不是沒有,只是沒有令我滿意罷了。不過,在獨特的人物設定上,本書還是保有伊坂的創意與特色。另外,多主線的寫法,聽說也是伊坂的強項,這點倒是在書中表露無遺。主角三人的接力敘事,隨著劇情的推演而到來的命運會面,跟著將接力敘述的時間縮短,創造了緊湊的節奏感,使得讀者不忍釋卷。誰知道與你擦身而過的陌生人,身上背負著什麼樣的過去?誰知道兩個人的相會,是因為成千上萬種巧合與事件而造成的結果?
個人主觀推薦:★★★☆

顏尼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著作:恩田陸翻譯:施金英推薦:紗卡(封面照片版權屬於小知堂與日本講談社)會在這麼短的時間把本書讀完,說起來是一種倔強的結果,本來在寫完《謹告犯人》的心得後就打算就寢,想說睡前翻個幾頁當催眠用,沒想到就這樣翻完了整本...就另外一個角度來說,故事應該是引人入勝的。即便本書已表明是獨立自成的,但在文中仍處處可見《沈向麥海的果實》故事的痕跡,就這點來說,讀起來是相當有樂趣,不過沒看過前兩部系列作的讀者,雖然少了些興味,倒也不至於霧煞煞。本作也是《三月的紅色深淵》系列在台灣的最後一作。看完本書,我的評價仍然是給《黑與褐的幻想》最高,以公路電影的模式、以及人物的自白來剖析眾人的心理,跟著角色們走完這趟旅程,也解開了各自前半生的謎團,真的是相當精采的一本書。回到本作。以我瞭解的恩田陸來講,她最擅長的莫過於是整個故事情境的鋪成,大量運用譬喻以及景物的深刻描寫來讓讀者進入她筆下的世界,而這種奇妙的魔力所展現出的另類壓迫感,在故事情節翻盤時所給予的衝擊也特別強,那是一種童話世界崩壞的落差感。隨著恩田陸的文字,原本以為那片青山綠水只是零星的枯萎,直到最後一刻,才會感受到原來一切的事物與人性早就已經衰竭壞死。
個人主觀推薦:★★★☆

顏尼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著作:雫井脩介翻譯:王蘊潔解說:景翔2004 第七屆大藪春彥獎!2004《週刊文春》「十大推理小說」第一名2004《週刊現代》「最有趣的書」第一名(封面照片版權屬於獨步文化與日本双葉社)我覺得,傳統式的警察推理小說要寫的出色,除了案件本身充滿吸引力之外,成功塑造出一位形象鮮明、活龍活現的警探,也是另一不可或缺的要素。如大澤在昌筆下的鮫島、橫山秀夫《臨場》一作中的倉石、甚至島田莊司創造的吉敷竹史,以及本書中的卷島,在我來說都是極其成功的例子。故事的主軸犯罪是在連續綁架殺害幼童案,而主人翁卷島,也是在多年前一樁綁票殺人案中哉了跟頭。而我認為,卷島的心境變化與轉折,才是本書的寫作重點。相較之下,多起綁架孩童殺人案便顯得不那麼重要,犯罪的動機及過程也都沒有清楚交代,有些可惜。植草此角所發展出的支線也頗為精彩,但未央子有些前後不一致的性格,倒是令我覺得有些彆扭。若是不用交代他們兩人之間學生時期的糾葛,或是乾脆省略,直接從植草愛上女主播這個角度切入,不曉得會不會有另一番趣味。另外,本書五百多頁的份量實在不敢領教...日版都分成上下集了。不過整體來說,故事一氣呵成且無冷場之處,值得一讀!
個人主觀推薦:★★★★

顏尼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著作:有栖川有栖翻譯:林敏生(封面照片版權屬於小知堂、東立出版社、日本東京創元社)很直觀的,在本書開頭幾頁我就想到了金田一少年殺人事件簿。假設說福爾摩斯系列是我進入推理世界的大門,那金田一一系列則是我開啟大門後看到的第一幅景致。雖然隨著年紀的增長、看的作品也變多,更知道金田一一中有許多橋段是仿前人之作,但當初那種從來沒有過的閱讀經驗,還是讓我幼小的心靈產生不小的震撼。此書不過是我第二本有栖川有栖的作品,上一本沒記錯的話應該是《瑞典館之謎》,不過劇情已經忘光了...因此以他的出道作《月光遊戲》來當作我認識有栖川有栖的另一個起點,倒也是好事。
可能是因為翻譯、也可能是因為新手作的緣故,這本讀起來不是那麼的順暢過癮。因火山爆發而形成的另類『暴風雨山莊』,固然特別,但我卻感受不到因為這樣所帶來的恐懼,這點在書中表現的不夠強烈,跟一般山崩所造成的困境好像沒什麼兩樣。而文中男女學生之間若有似無的朦朧情愫,都發生的很突然,若因為在患難中彼此扶持而漸生倒也讓人信服,但幾乎都是一見鍾情,缺少了好感的堆積與愛芽的茁壯,所以就算真的無法成為戀人,也不會令我有所喟嘆。不過這是純本格解謎型的推理小說,愛情重要嗎???另外,本書也有改編成漫畫,國內已有譯作。
個人主觀推薦:★★

顏尼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