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輯封面版權屬於喜歡音樂) 聽Penny這麼久以來我都覺得,她絕對不是一個天才型的詞曲創作者。她的情歌有一貫標準的模式,她的快歌同樣也是,她想嘗試新東西新元素的意圖也很明顯,卻不容易令人驚豔。在過去的七張專輯中,我認為《愛瘋了》是Penny集大成的代表作,不管在專輯的整體性、每首歌旋律的耐聽程度上都令人印象深刻。 但是從上一張的《i Penny》到本作《原諒我就是這樣的女生》,我認為光是在耐聽程度上就明顯下滑。我不是什麼專業的音樂人,但我是個愛好創作歌手的聽眾。在本作中,Penny本位式的安全情歌以及輕民謠搖滾的重複性單曲太多了,若是把之前已經發表過的七首數位單曲一起算進來的話,〈兩難〉〈一念之間〉〈那個那個〉〈你不一樣〉這幾首以及〈It's All About Love〉〈Las Ramblas〉〈這就是我〉這三首,都是我判斷自己會比較容易聽膩的;〈吹嗶嗶〉〈天生好手〉〈Lafite〉這三首明顯有實驗意味的作品雖然在編曲上及用詞上有所創新,但旋律依然有強烈的Penny特性,這不是批評,我覺得是好事、是進步。 剩下沒提到的歌就是我自己最推薦的幾首: 〈我想也沒關係〉當初知道Penny創作這首歌的典故時,就覺得Penny真是太可愛了,歌名與歌詞同時透露出Penny率直、灑脫的一面;雖然沒有驚豔的旋律,但有讓人喜歡的簡單魔力。 〈看見聽見〉這首當初以數位單曲推出時我就非常喜歡,編曲上徐徐前進、醞釀,唱腔上用高低八度的落差創造聽覺上高潮,會令人想一聽再聽。 〈冷落〉其實這首跟下一首〈原諒我就是這樣的女生〉都算是被我歸類成標準的Penny金曲模式,但這也就是我喜歡的Penny,不容易聽膩卻又能朗朗上口的旋律。 〈原諒我就是這樣的女生〉最簡單的歌向來也是我最喜歡的歌,用吉他跟Keyboard作編曲,單純不華麗,不讓耳朵有太過複雜的輸入,輕鬆沒有負擔。   喜歡,是很主觀的,不管受詞是什麼都一樣。所以,即便我沒有那麼喜歡這張專輯,但我喜歡Penny。

顏尼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原名:桜の下殺人事件(1998)著作:西村京太郎翻譯:林達中導讀:杜鵑窩人(封面照片版權屬於新雨出版社與日本双葉社)(本文涉及重要劇情,建議看完作品後再行閱讀)如果跟我一樣從《死者還未長眠》連續看下來的人,一定會有同樣的感覺,就是開場模式非常類似:幾樁十分類似的事件連續發生,乍看似乎並不相關、純屬巧合;但十津川卻懷疑這可能是一連串的事件,繼而開始調查。而本作的重點落在多重人格犯案上,坦白說說探討的不夠深入。而且刻意造成多重人格的情節設定,並沒有合理的解釋或科學佐證。當然,我不是要求創作故事要多貼近現實,但若是不會讓人有那種"這也是有可能"的感覺的話,那也就無法使讀者信服。多重人格實在是太常拿來當作創作題材,不管是小說、電影、漫畫...多少都取材過,讓我印象深刻的作品也頗多,不過礙於太容易爆雷就不多說了,況且也根本作無關。
這部作品依然有著西村式的流暢、易讀。並且在最後十津川大爆發時令人拍案叫絕、大快我心!當然,故事結束的也很突然!個人主觀推薦:★★★

顏尼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原名:死者はまだ眠れない(1983)著作:西村京太郎翻譯:林達中(封面照片版權屬於新雨出版社與日本双葉社)(本文涉及重要劇情,建議看完作品後再行閱讀)算一算不知道是多久之前認識西村京太郎了,不過以我小時候的閱讀經驗來講,老媽會簡單的把松本清張、夏樹靜子、西村京太郎等三人列為值得閱讀的行列;而赤川次郎則是看了浪費時間。這是我媽的評論,今天先不多談,下次當再閱讀《天使的傷痕》時,再來詳說。這次一連看了兩本西村氏的作品,以下先簡單聊聊《死者還未長眠》。
一樣是由熟悉的十津川警部跟龜老搭檔,作品也展現西村一貫明快的的敘事節奏,沒有什麼地方可以挑大毛病的;因為西村的風格一向是小毛病很多...XD像是十津川直子的調查過於順利,隨便說個謊都可以得到線索;還有秋山如何在這麼短的時間內感到數個案發現場勘查,並且再讓冷凍車來載屍體,且沒有留下任何破綻。以及最後的結尾,我們可以說相當剛好,反正後面怎麼演大概也知道了,就也沒必要再寫下去了...要說虎頭蛇尾也可以。總之,西村的故事總是可以讓人在不知不覺中就看完了,雖然會覺得好像少了點什麼,但卻不會過多批評,本作也是如此。個人主觀推薦:★★☆

顏尼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原名:ジャンプ(2000)著作:佐藤正午翻譯:邱振瑞解說:新井一二三(封面照片版權屬於獨步文化與日本光文社)(本文涉及重要劇情,建議看完作品後再行閱讀)看完前面幾行內文,我心裡首先想到的是「蝴蝶效應」這部電影,人往往會因為一個看似不重要的決定而影響一生,等到日後回頭來看,發現當初那個以為小小的事件,卻是關鍵之所在。我很眼殘的先看了封底的介紹,看到新井一二三老師的解說文提到:「......實際上是一本戀愛小說.....」因為這樣也使我從截然不同的角度開始閱讀這本作品。先說說我原本以為的謎底,就是美雲假扮成美雪,刻意待在三谷的身邊察看他對於自己失蹤的作為與反應。但這一切都是偶然間決定的,只不過因為剪了頭髮換了造型,跟三谷在自己家中照面時,三谷一順見沒認出來,因為這樣而突然想要考驗三谷,才有接下來的發展。
當然我是沒猜著劇情,不過結局也太令人惋惜感傷了。回過頭來,三谷因為當天早上沒去接通電話而造成日後的事情,以致於一生。那是不是也可以說,關鍵是在那通電話呢?佐藤在書中說的好:「而我之所以可以坦然地說『我認為這件事的關鍵在於那雙鞋子』,表示我心裡已經決意讓這件事做個結了。」也許重點並不是在於自己認為的關鍵時刻是什麼,而是在心中找一個出口讓這個遺憾了結,然後再重複著一樣的生活。
 
看了一些網路上的評論,有些同好覺得三谷這個人爛透了。這種論點讓我想起之前看的日劇《Love Shffle》中的芽衣。最能反應現實世界你我的角色往往都是最被討厭的。如同三谷一般,都已經到了這個地步還能挽回什麼,只是想讓整件事有個了結、讓遺憾有個出口。對於目前安穩的生活,再去讓他變化又有什麼意義呢?
 
另外,我覺得三谷隨著時間習慣於美晴的消失也是非常寫實的心境描寫。
個人主觀推薦:★★★★

顏尼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沒想到默默的也寫了100本書的心得 在九十幾本的時候會想說趕快達到三位數 如今達到了感覺也很平淡   我一向是個看書很慢的人 所以花了將近一年半左右的時間才完成 我回頭計算了一下 裡面有四本書沒被我算在推理小說的類別裡面   也就是說我設定為推理小說的閱讀量為96本 我自己是想在第一百本的時候選一本比較有代表性的來看 目前還沒決定是哪本 不過在總閱讀本數100的那一本 我特地選了一位我聽都沒聽過的作家 就是上一篇的近藤史惠 雖然看完有些失望 但能多認識一位作家也是好事 101跟102其實也已經看完了 但還沒寫...

顏尼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原名:凍える島(1990)著作:近藤史惠翻譯:林敏生1993 第四屆鮎川哲也賞(封面照片版權屬於林白出版社與日本東京創元社)(本文涉及重要劇情,建議看完作品後再行閱讀)說到這本書,就不得不提同年入圍鮎川哲也賞的另一部作品《慟哭》。會知道這兩本書同年入圍並不是因為我的記性好,而是在本作《冰凍之島》的後面很奇妙的收錄了評選過程,也有每位評審針對最終入圍的幾篇作品分別作評述,看了這些評語,我感覺《慟哭》整個被低估了!除了鮎川大師本人給了兩本作品同分,其餘評審都一致偏好《冰凍之島》,實在令人難以理解,好險《慟哭》的作者也順利出道,要不然應該會很嘔。還沒開始講正文就一副將《冰凍之島》批評光光的樣子,到底有沒有這麼難看啊?我只能說:真的不好看!
蠻標準的暴風雨山莊形式作為通篇的主要場景,用非常簡單的序曲將眾人集合起來前往孤島度假。跟著很自然的開始發生殺人案;再搭配眾人之間的愛慾情仇來作為顯性的犯案動機。這樣的情節乍看之下不會很差,但是在作品佈局上我覺得有一個很大的缺失,就是作者將主要的線索(也不能說是線索)都隱瞞不說,甚至根本是用謊話來描述情節,我想這樣應該不能算是敘述性詭計的一種吧!!也太缺乏公平性了!!而且知道真相的那一刻(再加上真相翻轉)我也一點都不訝異,反而覺得這在搞什麼?殺人的動機也太薄弱了,不是說我要求純解謎的作品一定要有令人信服的動機,但是這樣沒來由的為了愛(看似)而下手,實在太難令人接受。另外在幾個殺人詭計部分,我覺得是值得稱讚之處。可惜整個故事看下來,實在不合我的胃口。現在想想,整部作品也並非一無可取,是我比較不會欣賞吧!!
 
 
個人主觀推薦:★☆

顏尼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原名:天帝妖狐(1998)著作:乙一翻譯:王華懋總導讀:曲辰解說:希映(封面照片版權屬於獨步文化與日本集英社)(本文涉及重要劇情,建議看完作品後再行閱讀)前面提過,乙一作品的筆觸跟人物經常都有強大的社會疏離感,如果從他的作品年代軌跡看來,本書無疑是乙一變相的寫作起點。因為在《夏天・煙火・我的屍體》中,熟悉的乙一還沒出現,但是在《天帝妖狐》中,那種乙一獨有的疏離感又回來了,而且類超現實的背景設定,同樣也是乙一的另一項特色。篇中最吸引我之處是在於兩個孤獨之人的邂逅,我很明白杏子那種與同學格格不入的心情,雖然我的外在看來並非與杏子擁有同樣的個性,但骨子裡面我覺得有那麼一點追求孤獨的基因存在,所以我很能體會。對照於杏子的夜木,他的孤獨是來自於:漸漸變化成野獸的軀體,是一種不能容於人類社會的痛苦。雖然夜木這個角色不是一個貼近現實的人物,可是某種程度來說,在我們身處的社會,也是有許多人成為被排擠的怪物。以前還是學生的時候就會發現某些人總是會被排擠,但並不是被大家討厭,而是很自然的就生活在圈外,但當時年紀尚幼的我們,又哪裡思考過那些人的心中想些什麼呢?杏子的心理轉變也可看為是個救贖自己的過程。遇到同樣孤獨的夜木,覺得從他身上散發出的氛圍,雖然難以令人接近,卻是自己可以理解的。而對夜木來說,杏子也同樣是個可以讓自己吐露心事的人,雖然這點他到很後來才做到。但兩人的相互關懷卻造就了兩個人心靈上的釋放,雖然並沒有個看似圓滿的結局,卻也令人有一絲絲的感動。
〈A MASKED BALL〉——以及廁所的香煙先生的出現與消失——這則故事其實挺跳TONE的,沒想到乙一會寫出帶點傳統推理味的青春校園劇情,而且很成功,不過我有猜到結局。可是廁所塗鴉聊天實在太有趣了;還有學校夢幻女生的破滅,也反映出我們同樣身為臭男生的惡劣想像。個人主觀推薦:★★★★

顏尼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原名:夏と花火と私の死体(1996)著作:乙一翻譯:王華懋總導讀:曲辰解說:張筱森1996 第六屆『JUMP小說大賞』(封面照片版權屬於獨步文化與日本集英社)(本文涉及重要劇情,建議看完作品後再行閱讀)這是一個17歲男孩寫的作品,很難想像。17那是正在讀高二的年紀,彼時我正揮灑著熱血、對吉他瘋狂的執著、將課業拋諸腦後的年紀;乙一卻已經寫出如此令人驚豔的故事。當然,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成長際遇,也許正如我之前讀到有關乙一的學生時代,是個孤僻、不喜與人交談的青少年。於是,他才會寫出許多具有社會疏離感的角色。本篇《夏天・煙火・我的屍體》以及同時收錄的《優子》雖然並沒有乙一其他作品相同的疏離氛圍,但卻也是描寫與周遭環境並不同步、並不相稱的角色。〈夏天・煙火・我的屍體〉這篇令我覺得最新奇地方在於敘事的角度,明明就已經死亡的五月,卻能夠以類似旁觀者的身份來俯視整個故事,對於自己的屍體以及謀害她的彌生,同樣也是以事不關己的方式來講述,這造成了一種很奇妙的違和感。明明讀者應該要十分同情五月,但五月似乎並不需要讀者的同情,反而漸漸的會擔心起阿健跟彌生是不是真的能成功藏好自己的屍體,這點我跟篇末解說的筱森老師有同樣感覺。另外就是緊張刺激的氣氛營造,常常會有差點要露出馬腳或是屍體一不小心就要被發現的緊張場面,非常有畫面感,要是拍成電影應該超刺激。但也許是第一部作品,雖然感覺得出來乙一想要塑造的氣氛是什麼,但總覺得還差臨門一腳。最後阿綠姊姊的角色以及把屍體冰凍起來的冷血行為,幾乎跟《貓頭鷹男》書中的〈冰藏河童〉那篇如出一轍,我想應該只是巧合吧!
 
〈優子〉這篇的懸疑感讓我想起《平面犬》中的〈石眼〉。本篇最妙的地方在於讀者跟劇中人物「清音」都認為優子八成是屍體,而且最前面還有優子被燒死的場景。雖然會有點懷疑乙一提示這麼明顯的目的為何,但對於優子已死的看法卻不會受到太大的影響。想不到最後的翻轉的確出人意料之外,可是會覺得有點硬凹過去,雖然有做解釋以及提出科學證據,但仍覺得有點被唬弄了。個人主觀推薦:★★★☆

顏尼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原名:鴉(1997)著作:麻耶雄嵩翻譯:黃涓芳解說:寵物先生1997『本格推理小說BEST10』TOP1(封面照片版權屬於尖端出版社與日本幻冬舍)(本文涉及重要劇情,請看完作品後再行閱讀)麻耶雄嵩的大名我是偶爾看到有人討論,或是在其他作品看到導讀或解說中提到,不管在何處看到,對其作品的評價皆相當高,這次有幸拜讀他引進台灣的第一部作品,的確令人十足讚賞!本作的背景設定型態會讓人聯想到橫溝正史式的山村鄉野傳奇:封閉的村莊、與俗世隔絕的環境、藏著不為人知的秘密、粉飾太平的假象...等等元素,一應俱全。即便如此,讀來卻完全不會有在看金田一耕助探案的錯覺。或許應該這麼去解釋:兩人寫作的意圖完全不同!橫溝流的作品著重在古典式的解謎以及悲情式的動機;本作著重我在《向日葵不開的夏天》中所提到的故事全貌的驚奇,儼然是新本格作家的姿態。
本作有許多地方我很值得提出來說,而雖然以橫溝流的小說為基礎MODEL,但卻因為這些特色而有了自己的風貌。像是偵探類型的打破,一般我們所認知的偵探角色除了要揭發真相、揪出兇手之外,對於種種殺人案件的產生雖然通常是無法阻止,但也抱著悲天憫人的精神看待。但麻耶雄嵩所塑造的麥卡托卻是個怪行怪狀、亦正亦邪的人,他似乎早就知道一切真相,卻冷眼看待之後陸續發生的慘事。而對我一介讀者來說,因為麥卡托是第一次出現在我眼前,我並不知道他是麻耶雄嵩筆下系列的偵探,所以我將他視為故事中的一部份,直到最後他代替了人偶大鏡躲在簾後,我才約略確定他應該是偵探角色,雖然我覺得他比較像是引領者的那種感覺啦!不過如此對麥卡托的陌生認知帶給我的閱讀經驗是相當棒的。還有少年偵探團的塑造,由橘子、朝萩、啄雅所組成的團隊,可以說是伴隨著讀者一起窺探事件真相的人物,麻耶雄嵩描寫小孩子單純且帶些叛逆的心理也讓人感到真實不做作。且他們也不只是擔任偵探冒險的角色,更成為故事真相的重要關鍵!
新本格派的另一大特點則是炫學的展現,這點在本作中也表露無遺。像是練金術、五行、以及大鏡宗教的闡釋...等,都成功地與故事結合,並不會令讀者感到煩悶,或是這些學問對整個故事到底有沒影響產生疑問。本作最精彩之處,我覺得還是在於敘述性詭計的設計,我看完後再回去翻每一個以櫻花為視角的段落,發現都沒提到橘花的名字;相對的,在橘花的視角中,也沒提到櫻花的名字,這真的非常成功了騙了我!!即便我在故事很前頭部分就有在懷疑多重人格的可能性,但是還是沒猜著整個故事的全貌!闔上書本,我只希望台灣能繼續出版麻耶雄嵩的作品!
看了四個封面,我由衷的認為台灣尖端設計的最好!值得稱讚!!個人主觀推薦:★★★★☆

顏尼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原名:都市伝説セピア(2003)著作:朱川湊人翻譯:李曉雯2002 第41回ALL讀物推理小說新人獎(短篇部門)(封面照片版權屬於如何出版社與日本文藝春秋)(本文內容提及書中劇情,請自行斟酌閱讀)對於恐怖小說其實不是很有涉獵,但這種類型的故事真的很容易上癮。那種有點害怕但是又想知道真相的矛盾,正是恐怖小說最吸引人之處。這是我第一次看朱川湊人的作品,其實會讓我知道這位作家是因為其他作品,像《花食》、《水銀蟲》,都感覺超詭異的,但又很吸引目光。就這樣,我借來了朱川先生第一本被翻譯進來的作品:《貓頭鷹男》。是一部短篇連作。收錄了五個故事〈冰人〉其實這篇有點看不大懂。我是有注意到一樹應該是個在外觀或行為上特別的人,也以為這是本篇最大的爆點,結果一直到最後給了個看起來好像有解釋的解釋,也看的出作者想要給讀者不寒而慄的結局,可惜我沒看懂,還是說是我神經太大條?〈昨日公園〉這則故事其實我是在世界奇妙物語2006秋季篇先看到的,當時我就注意到End Credit有註明本篇為朱川湊人原著。所以當我拿到本書看到竟然有〈昨日公園〉,小驚喜了一下。而且本書其實也頗有世界奇妙物語的感覺,同樣也是五個怪故事。〈昨日公園〉我覺得非常精彩,雖然常常看到過許多同樣是時光重來的題材,但本作的回馬槍實在夠驚悚!
〈貓頭鷹男〉本篇獲得ALL讀物推理小說新人獎,雖然我實在不曉得推理元素在哪裡,也許是故事主人翁想要化身貓頭鷹男時,要作的各種事先調查與準備吧!而且關於偽裝成女人這件事,並沒有給讀者什麼線索來推敲這點,而且就算他不是女的也對故事沒有太大的影響。本篇最值得讚賞的我覺得是第一人稱的變態自述!〈戀上逝者〉雖然我大概猜到了結局,但我仍然覺得這篇是五篇中最好看的!除了題材新穎之外,藉由第二人稱轉第一人稱出發的描述,我完全可以感覺到忍小姐的變態心理,那種用生命去崇拜一個偶像的行為,甚至是別人的生命。之後文轉直下,最變態的其實還是鼎凜子,雖然我還是有點看不懂結尾,以及她為什麼這麼愛畫屍體的原因。〈月之石〉這篇其實也還不錯的,可惜最後的結局我覺得太平淡了。我原本以為藤田會把擁有人偶的女人給殺了,再把人偶徹底銷毀;或是一樣把女人殺了,把人偶帶回家每天看著自己愧對的人,然後沒救。結局有點過於溫馨...呵總的看來,有幾個故事的結局好像都不是很令人滿意。但在氣氛塑造上,每一篇都很成功!個人主觀推薦:★★★

顏尼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