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pr 26 Sun 2009 17:51
殯葬狂想曲 - 活屍之死
原名:生ける屍の死(1989)著作:山口雅也翻譯:婁美蓮導讀:傅博1990『這本推理小說了不起!』TOP61997『探偵小說研究會1975~1994年本格推理小說BEST100』TOP11998『1988~1997這本推理小說了不起!』TOP12008『1988~2008這本推理小說了不起!BEST OF BEST』TOP2(封面照片版權屬於皇冠出版社與東京創元社)(本文涉及書中劇情,請自行斟酌閱讀)今天挺沒靈感的,雖然花了將近一個禮拜、看了這本將近五百頁的大作,但我以下的感想搞不好會比上面的介紹以及得獎紀錄還要少...那來講講有關這本書的廢話好了。話說去年皇冠要出版本作前夕,透過試讀以及網路等管道宣傳本作,更將上列種種名列各排行榜前茅的頭銜highlight出來,不過也因此鬧了個笑話。就是皇冠將『探偵小說研究會1975~1994年本格推理小說BEST100』第一名的這個頭銜誤寫為『本格推理作家協會1975~1994年百大本格推理小說第一名!』,但事實上,在日本根本沒有「本格推理作家協會」這個組織存在,倒是有「本格推理作家俱樂部」,不過他們也沒辦過類似的投票或排行榜,最後才發現原來這個排行是出自於「探偵小說研究會」這個組織。國內著名推理評論家曲辰先生在PTT將此事提出,並提供完整的名單連結以正視聽,後來皇冠也將此錯誤更正,算是有了個完美的結局。另外像是在封面折頁提到的五大奇書,這真的是搞的我暈頭轉向,那先前的四大奇書咧?奇書在同一個領域還可以擴張的嗎?那這樣就並稱為九大奇書就好了嘛!但奇書選了九本那感覺就不夠稀奇了...所以我的結論是這種稱呼畢竟是人們所給的,看完之後奇不奇是一回事,對不對味兒才是重點,除非是想在書櫃上做個分類寫四大奇書跟五大奇書...
最後還是要扯回作品。對於作者將場景人物設定在美國,其實原本是有些擔心的,因為我就是因為受不了歐美名字的翻譯,所以比較少看歐美的翻譯小說。不過本作的翻譯可是資深的婁美蓮老師,雖然那些個翻譯名依然饒口,但看了幾個章節也就比較習慣了。更令我意外的是,原本以為本作的氣氛以及筆觸會比較灰暗,甚至帶點恐怖氣氛。沒想到山口先生卻開盡了死人的玩笑,讓整本厚重的作品有了十分輕快的文字與節奏。而當中堪稱本書笑料最經典也最具代表性的對話,應該要算是詹姆士在P.430那句:「對不起,我剛剛死掉了,完全沒聽到。不好意思,可否請你從頭再講一次?」崔西警官:「囧!」本作除了傳統的解謎劇情外,也穿插大量有關殯葬業的歷史及觀念與技術的演進、有關於生死意義的探討以及天主教義的套用闡述,雖然這些是本作中略嫌枯燥的一部份,但也不是完全與本作無關,更加強了超自然設定的真實性。個人主觀推薦:★★★★
- Apr 20 Mon 2009 15:13
建構自我的世界 - 向日葵不開的夏天
原名:向日葵の咲かない夏(2005)著作:道尾秀介翻譯:張佩瑩導讀:佳多山大地解說:張筱森2006 第六屆本格推理大賞入圍(封面照片版權屬於獨步文化與日本新潮社)(本文涉及重要劇情,請自行斟酌閱讀)因為《背之眼》帶來的驚喜,很快的我入手了《向日葵不開的夏天》,沒想到卻帶給我截然不同的閱讀快感...近來我逐漸的覺得,自1987年新本格一詞出現以降,所謂的現代本格推理小說書寫的重點,或者應該說讀者的著眼點,除了意外的兇手或結局,作者想要給予的事件全貌,才是能夠讓讀者得到最終樂趣的。我這裡所謂事件全貌,不僅僅說的是兇手的動機(悲慘的命運、家族人倫悲劇、背負不能相愛的宿命),而是對整個故事的觀點。除了本作之外來,我直覺得想到《剪刀男》、《殺戮之病》;不過本作《向日葵不開的夏天》,不啻是個更加獨特的範例。
新本格派作品的特色之一,也就是敘述性詭計。簡單來說,就是作者在敘述故事時,不著痕跡的刻意隱瞞部分設定,使讀者認定的書中世界、會在闔上書本的那一刻,全數崩塌。這也是此類作品為什麼在閱讀之前,讀者最好連有用到敘述性詭計都不要知道比較好,因為意外性會大大減少,這也就是我在上一段所提到的事件的最終全貌。在本作《向日葵不開的夏天》中更是如此,因為道尾先生的設定根本已經進入超自然的範疇。在卷末張筱森老師的解說中,提及許多人認為本作的「公平性不足」,本格推理的精髓樂趣所在就是要跟讀者挑戰,如果將太多重要,甚至超現實的設定隱瞞起來,那讀者是不可能打敗作者的。但,道尾先生並沒有要挑戰讀者啊!所以公平性根本就可以拋開。
本作精彩之處,除了有讓讀者背脊發涼的驚悚與恐怖文字,以及道夫所自我建構的輪迴幻想世界外,最讓人拍案的地方還是在他將本格推理的解謎破案精髓藏於其中。從一開始S的蜘蛛現身與老爺爺泰造的自白,其實是就讓我們跟隨者道夫三人(人?)的腳步,並搭配泰造的視角來進行推理,來破解動物被虐殺以及S死亡之謎。當證據一項項出現,以為我們跟的上道夫的推理時,作者便開始一再翻轉,最後更將前面所建構的事件全貌,整片敲碎。我另外還發現一個有趣的設定,那就是「道夫」這個名字的假名發音(ミチオ),跟道尾是一樣的!...不知道是不是道尾先生故意的...個人主觀推薦:★★★★★
- Apr 18 Sat 2009 23:51
越辯越明的真相 - 破戒審判
原名:破戒裁判(1961)著作:高木彬光翻譯:陳嘉勳主編:傅博(封面照片版權屬於希代書版)(本文涉及書中內容,請自行斟酌閱讀)記得第一次聽到所謂法庭推理的作品,應該是在小時候的中廣所播出的午夜奇譚中,不過我忘了是梅森律師先?還是本書作者高木彬光所著的《法庭魔女》先?但是,百谷泉一郎這個名字我卻到現在還記在腦海中。也就是在本作中擔任偵探角色的辯護律師。另外我沒記錯的話,小時候還曾經因為覺得在法庭中辯論、替被告申冤超帥氣,因而有了長大後想要當律師的夢想,不過這都已經可憶不可追了。ˋ(′~‵")ˊ雖然作品的年代久遠,但是看到書中天野檢察官與百谷泉一郎的唇槍舌戰還是會感到熱血沸騰。傅博老師在前文導讀中有提到,全書的場景都鎖定在法庭中,若是筆力不夠,很容易讓讀者感到沈悶無趣。這點高木先生可說是完全突破,因為讀者會隨著一位位的證人所供出的資料,逐漸勾勒出整個案件的全貌,這絕對是能夠符合推理小說中追求真相的模式;再加上高木先生在描寫辯論情節時,掌握絕佳的節奏感,使整個故事雖然缺少了很多細節部分,卻也更加緊湊。
老一輩作家的文字中,常常可見濃厚大男人主義,像是土屋隆夫先生的作品就很明顯的在對女性的描寫上頗為主觀,在其筆下的女人,有不少都追逐金錢與肉慾。在《破戒審判》中,我個人認為也有這樣的狀況,在故事的尾聲,主角村田和彥的最後一句自白中便可嗅出:「女人呀!難道都是這樣狼心狗肺的東西嗎?」再加上其同居人內藤依子也因為他的賤民血統而鄙視她,更讓人覺得在這些作家筆下,女性的壞心眼比男性尤為嚴重許多。能使村田和彥脫罪的關鍵證據,也就是津川廣基的皮鞋,我覺得這樣的安排是有些虛掉的,這也順便帶出我認為本作有略微虎頭蛇尾的嫌疑。在最後控辯雙方的結案陳詞,我認為過於冗長,雖然這是必要的程序,但缺少前面你來我往的痛快。若適時的加入一些敘事者的意見,也許更佳。不管如何,我還是十分推薦這部作品,也許我們無法體會作者要描述身為舊賤民後裔所獨有的自卑感與不平等待遇,但光是在法庭中感受那柳暗花明的真相所在,也就很過癮了。個人主觀推薦:★★★★☆
- Apr 15 Wed 2009 14:31
第七屆台灣推理作家協會賞 - 神的微笑
著作:陳浩基、高普封面設計:Bear2009 第七屆台灣推理作家協會徵文獎(封面照片版權屬於明日工作室)(本文涉及書中內容,請自行斟酌閱讀)比起歐美與日本來說,本土(以本作來看應該泛指華文)推理小說的數量不多,能夠出版的我想更是稀少,而相對於單一作家的作品,以這種得獎作品集錦的方式出版、再加上低價(49元)搶市,我想不失為成功的策略。本書收錄三篇入圍決選的作品,分別為:首獎〈藍鬍子的密室〉看了前頭寵物先生的解說,得知作者陳浩基在上屆徵文中也用了童話故事作為篇名(傑克魔豆殺人事件),想見應該是以此作為系列作。藍鬍子是格林童話中的一篇,在維基百科中查到,原著另有其人。相信大家對藍鬍子的故事都略知一二,本作大致上的故事主軸也跟原著相同,只是結局不同,我覺得改的不錯。在解謎細節上,鑰匙與木牌詭計也挺有趣味的。〈窺伺藍色的藍〉陳先生應該是超喜歡藍色的吧...這篇是我認為三篇中最精彩的一篇。雖然推理解謎的成分不重,但作者成功巧妙的運用類敘述性詭計讓讀者上當。不僅如此,通篇充滿懸疑緊湊的氣氛也令人透不過氣,我想若是以第一人稱角度來寫,說不定更加精彩。〈西巴斯貝之戀〉將電腦世界擬人化,主角是防毒軟體、硬碟是住宅區、資料夾與檔案組成居民。我覺得這樣的設定雖然有趣,但卻很容易讓不懂電腦的人一頭霧水,像我這種雖然好像懂一點的人,對部分不熟悉的硬體運作的擬人化還是看不大懂。就拿篇名來說「西巴斯貝」是哪一個英文單字的譯名我就看不出來。作品中的擬人化以及諷刺的笑點(像是NOD32、Wintel)我想反而才是作者要表達的重點。個人主觀推薦:本土作品請大家支持,一本才49元!全省全家便利商店發售中!
2009/08/01更新:我現在看出來西巴斯貝應該是指→Cyber Space
- Apr 11 Sat 2009 20:05
愛慾橫流 - 不連續殺人事件
原名:不連続殺人事件(1948)著作:坂口安吾翻譯:楊明綺導讀:傅博1949 第二屆偵探作家俱樂部賞(現日本推理作家協會)(封面照片版權屬於小知堂文化)(本文涉及書中內容,請自行斟酌閱讀)向來,要談這種純解謎的作品是很容易詞窮的,因為若不是跟著書中文字一起動腦筋的讀者,所得到樂趣常常只有意外的兇手,或是驚嘆於超凡入聖的殺人伎倆。偏偏我沒有接下作者坂口安吾先生的挑戰書,自然也沒有參與整個解謎遊戲。不過要聊的東西還是有的。我們往往最怕在純解謎的推理小說中,看到出場人物被符號化,也就是人物刻畫扁平無趣,只是為了案件而生,這樣的狀況在綾辻行人前期的館系列可看出端倪,雖然我拿《不連續殺人事件》40年之後的作品來對比似乎不甚恰當,但請原諒我才疏學淺、舉例有限。我要強調的是,人物符號化的現象在《不連續殺人事件》中,並不太嚴重,所以讀者除了能享受解謎樂趣外,在人物間的個性描寫與對話互動中也可讀出其他興味。
本作雖然沒有華麗的詭計以及不在場證明的塑造,不過使用了違反自然慣性行為的欺騙手法,成為本書最大的騙局,並且從一開始就讓讀者對歌川彩華與土居光一郎對立的情勢印象深刻,確實非常高明。另外我覺得比較可惜的地方是在錯綜複雜的性愛關係上,並沒有成為最後的犯案的相關動機,感覺就是有些不對味。當初本作是於1947年以連載的方式在雜誌上發表,前後為期13個月,約每2-3連載,坂口先生同時會發表後記,也就是向讀者下挑戰書!內容還不時以略帶狂妄的口吻撂話沒有人能解開謎底。而在最後的後記中,坂口表示一共有四個人徹底揭開詭計,他本人也深感敬佩。這些後記,小知堂的編輯都原封不動的擺在裡面,其用心可見一斑,值得大聲鼓勵。其實我也曾拜讀過坂口安吾的《白癡》一作,體驗了所謂無賴派的作品風格,另外在比較小的時候也看過另一位無賴派名家太宰治的《人間失格》,但我對無賴派瞭解甚少,有機會再來說說有關我認為乙一的作品中,有著《人間失格》的影子。
個人主觀推薦:★★★★★
- Apr 08 Wed 2009 21:29
一個人的勇敢
詞:我(曲尚未譜)A像所有的歡樂都會暫停所有的故事都有結局我的旅程到了時機收拾行囊就要離去B有時候常常覺得人生就像一場遊戲怎樣策馬向前就是殺不出這困境偏偏現實世界根本就是一座牢獄擁有夢想勇氣才能獲得最後勝利C1我選擇的是不是一路的崎嶇只有剖開自己懦弱的心就算沒有武裝還是可以披荊斬棘C2我逃避的是不是一路的難題如果永遠躲在安逸角落裡就算前方險阻只是幻影還是能夠輕易 打敗自己
- Apr 07 Tue 2009 16:13
莫名的旅行 - 高山殺人行1/2之女
原名:高山殺人行1/2の女(1985)著作:島田莊司翻譯:杜信彰總導讀:傅博專文導讀:既晴(封面照片版權屬於皇冠出版社與日本光文社)(本文涉及書中內容,請自行斟酌閱讀)在網路上看到兩位書友不約而同把本書稱為「本格推理教科書」,實在不大懂得是怎麼給出來的?在我的想法中,所謂「本格推理教科書」的內容應該是一樁精心設計的殺人案 + 偵探抽絲剝繭的推理與偵察 + 令人意外的兇手與結局,就是如此的基本公式所構成。本作若要簡單歸類的話,我認為可以稱為:「旅情懸疑小說」。大家各有各的見解,就不多談了。一個自以為是共犯的女子,踏上了一段因為犯罪而不得不為的旅程,沿途除了不斷擔心自己的偽裝失敗出包、也瀏覽了各地的名勝,讓讀者隨者主角第一人稱的敘事手法跟著心情起伏,各篇章也同時附有地圖,真是服務讀者到家。
我會比較建議看本書時不要動太多腦筋,因為結局並不難猜,雖然沒辦法像福爾摩斯那樣能將詭計的細節一一道出,但受限於出場人物的多寡,要猜中結局絕非難事,特別是當第二位白衣女子出現時就知道女主角應該是要被陷害了,再加上陸陸續續透露出的線索,就可以得知應該是老公老婆合起來害人。序章的部分,大家原先一定都以為是川北初子,不過是誰倒也沒那麼重要,畢竟兩位女子都擁有除了川北留次以外的男人,對結局影響不大,要利用這邊騙到讀者的效果似乎有些不彰,但無損於過程的精彩。個人主觀推薦:★★★
- Apr 01 Wed 2009 17:51
男人的秘密 - 空白的起點
原名:空白の起点(1961)著作:笹沢左保翻譯:史美瑜主編:傅博1961 第46回直木賞候補作品(封面照片版權屬於希代書版)(本文涉及書中內容,請自行斟酌閱讀)還記得在某篇推理小說的導讀中有提到,自松本清張發表《點與線》與《眼之壁》以降,開啟了社會派推理書寫的熱潮,但到了後期逐漸淪為風俗小說的形式,值得一提的作品也日漸稀少。簡單來說,在松本清張的推理小說觀中,雖然在故事取材上要擺脫過去幻想怪奇的氣氛,但精彩的謎團塑造與解謎過程還是不能缺少。本作就讓我覺得是社會派推理的典型精彩作品。以調查是否詐領保險金為主軸,穿插了男主角新田(偵探角色)與佐伯初子、小梶鮎子間情愫往來的描寫。不僅如此,還有新田走訪各地的景色風光,也讓本作稍稍帶有旅情推理的神韻在。
在謎團佈局設計上,不管在小梶鮎子想出的隔空殺人詭計以及與養父之間的亂倫肉體關係,都頗具有古典味,且令人過癮。但比較可惜的是在佐證方面略顯不足,結尾也有一點點倉促的感覺,但皆可謂瑕不掩瑜。說句實話,我想對於我們這一輩讀者來說,這樣的題材或許比較難難引起興趣,畢竟時代不同啊!本作在1963年改編為日劇、1966年改編為電影。個人主觀推薦:★★★☆
- Apr 01 Wed 2009 16:25
突破一萬人次的愚人節
- Mar 21 Sat 2009 23:50
爆走的世代交替 - 赤朽葉家的傳說
原名:赤朽葉家の伝説(2006)著作:櫻庭一樹翻譯:龔婉如導讀:千街晶之解說:顏九笙2007 第60屆推理作家協會賞2008 本屋大賞2008『我想看這本推理小說』TOP22008『我想看這本SF小說』TOP102008『這本推理小說了不起!』TOP22007『週刊文春推理小說BEST10』TOP42007 第28屆吉川英治文學獎 入圍2007 第137屆直木賞 入圍(封面照片版權屬於獨步文化與東京創元社)(本文涉及書中內容,請自行斟酌閱讀)要聊一本頭銜這麼多的作品,多少有些累人。在開講前,不得不提一下《百年孤寂》這本書,說的沒錯,就真的只是提一下,除了沒看過《百年孤寂》之外,我對所謂「拉丁美洲魔幻寫實」也完全沒有概念與認識。依我看完赤朽葉一書的感覺,就是以大河小說的形式去包裝超現實的主軸劇情,我說的大河形式,指的是跨世代、跨年代的背景書寫。這樣的特色在日本文藝界,許多評論家都讚道可媲美《百年孤寂》,有沒有這麼誇張我不曉得,不過我剛看到一篇由成英姝小姐所撰寫有關《赤朽葉家的傳說》的評論,似乎有不同的觀點,這邊就不多談了。但我相當推薦成小姐所撰的這篇文章。可至下方延伸閱讀處連結。

看完本作之後想了想,這也難怪會受到廣大日本民眾喜愛,櫻庭小姐使用各種高娛樂性的元素去編織一個精彩的故事,再用日本近代史(二十世紀中後~二十一世紀初)來將之包裝。不管是從山中來的孩子-赤朽葉萬葉、暴走族少女-赤朽葉毛毬、屬於我們這個世代的赤朽葉瞳子。三代女子各有各自的精彩與魅力:萬葉有著人們對不熟悉的時代傳說的嚮往、毛毬或許象徵著少女心目中轟轟烈烈的青春與人生、而瞳子則是呼應著我們這一代所擁有對人生責任的疑問與無力。搭配著時代的變遷所產生的各種巨變,深深影響著書中每個角色的成長。以這樣的方式來瞭解自己國家的近代史,我想是相當相當有意思的。除了各種吸引人的元素之外,我想本書最大的優點,要算是櫻庭小姐流暢的敘事能力。在一本厚度不算恐怖的書中,要塞進前後三個世代、六十餘年的故事,除了必須精簡文句、字字珠璣外,還要讓讀者不能因為時代的變遷而對文中的環境描述產生違和之感,也就是明明講的是2008年的事,卻讓讀者覺得身處在1940年,會兜不上的那種感覺。我會這樣說是因為在「萬葉之章」我有些許的這種感受,不過這種主觀的感覺沒有好壞之分,讀者諸君也就不用太在意我的說法。重點還是要擺在本書的行文真是驚人的流暢!!(當然也要感謝翻譯龔婉如小姐)最後,回到推理這件事上。我總覺得赤朽葉瞳子把萬葉臨終前的話看的太嚴重了,就因為說了「我殺了人,但並非出於惡意。」就展開一連串的調查,似乎有些太積極了,雖然有人被殺是件大事,但瞳子的反應還是讓我覺得這個轉折有些不順,但瑕不掩瑜就是了。另外在偵察的部分其實也有些馬虎的感覺,瞳子根本就是邊玩邊查,然後一不小心發現真相,不曉得櫻庭小姐是不是在反應某部分時下年輕人的做事態度...幸好結尾真的很漂亮。飛翔在天空的男子之謎有了一個感人的真相,並且予讀者感受小小的幸福與光明氣息。個人主觀推薦:★★★★☆
延伸閱讀:
成人失格,次文化源流考──赤朽葉家的傳說 By成英姝